武夫当国_第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第2/4页)

一栋小房子而去。没过多久,看门人便领着高顺赶到门口迎接。

    尽管高顺最近很少与袁肃见面,但依然保持着习惯性的彬彬有礼,来到袁肃跟前时很规矩的先行了一礼,然后又客套的问好了一声。

    对于高顺这一系列的举动,袁肃非但没有感觉到对方的诚意,相反却生出一股生分。

    “建阳兄,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有劳护军大人记挂了,我岂会有恙,这段时日忙着几个大铺子的成衣订单,因而无暇顾虑其他。不敢劳烦护军大人干站着,还请移步舍内小坐。”高顺言辞规矩的说道。

    袁肃微微的点了点头,吩咐警卫员留在院子内,自己单独跟着高顺走进了西边的小房子。

    屋内有几名文职人员正在算账,见到高顺带着袁肃走进来后,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袁肃略微点头回应,继而高顺带着他来到内里的一间独立办公室,吩咐一名文职人员备好茶水,二人相对落座。

    “护军大人此次前来,莫非还是为了前些时日伯济兄提及的去昌黎上任之事吧?”

    高顺并不是一个喜欢拐弯抹角的人,坐定之后他立刻主动询问道。

    “这只是今日前来其中一个原因,除此之外,我更想了解一下建阳兄你最近对待督练公所之事为何变得如此消极。”袁肃同样单刀切入的说道。

    “呵呵,护军大人言之有过,在下算不上消极,原本不过是从旁辅助罢了,毕竟厂里的事情也耽误不得。如今督练公所依然改制为预备役司令部,属于护军大人直辖的官方机构,在下平白一身入不得这样的场合,所以才想着渐渐退身事外。”高顺直截了当的说道。

    听到这里,袁肃心中隐约猜出了高顺的意思。他记得王磷同曾经介绍过,高顺自留洋归来之后,一直拒绝天津、北京政府的邀请任职。当初督练公所意在为滦州长治久安做贡献,因此高顺才会应邀加入其中。如今“督练公所”变成了“预备役司令部”,军民合办改为官方独办,自然超出了高顺心中原则的底线。

    “建阳兄,你不妨与我直说,为何你对政治有如此之深介怀?督练公所也好,预备役司令部也好,性质都是一样,更何况还省了地方捐纳来维持训练营的开销。难道就是因为现在是军方的一个机构,所以让你耿耿于怀?”袁肃言辞稍重的说道。

    “护军大人既然希望在下直说,那在下就不再多费口舌争论。对我而言,这并不是官办、民办的区别问题,而是我高顺一介白身,心意不在政事,也万万不想与这方面有任何瓜葛。护军大人也许并不能理解我的心意,我也不指望有人能理解,只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态罢了。”高顺语气坦荡的说道。

    袁肃盯着高顺,从对方的眼神当中他只能看出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这绝对不是一个世外之人应该有的眼神。真正不愿意入世的隐士,整个人只会表现出一种散漫不拘,“坚定不移”则是属于有着执着意愿的人。

    一阵冗长的沉思,袁肃缓缓的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问道:“建阳兄,我看得出来,你是对这个国家不抱任何希望,或者可以说是强烈的不满。也许你留学国外或见识、或听闻了一些东西,让他产生了愤世嫉俗的心理。可是你难道没有想过,越是看不惯的现状,越是应该加把劲去改变它,而不是纵容或者屈服它。”

    高顺承认自己确实是对当局颇有不满,不管是之前清政府还是现在的北洋政府,他都认为从政者有太多缺乏良心和决心的人,国家迟早会落败在这些人手里。他不是一个爱说风凉话和空话的人,自己甚至对这方面的怨言向来三缄其口,无非只是在心里记挂着罢了。

    他有自知之明,自己能力有限断然不可能去撼动累病已久的当局。他很清楚倘若接受政府的邀职踏足进去,很有可能反倒会让自己泥足深陷,因此为今之计只能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是他一开始的想法,既不过问国家大事,也绝不乱嚼舌头发牢sao。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上来看他的思想观念变的淡化,早已习惯了这种独善其身的精神生活。可事实上,内心深处却是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不满。

    越是不满,越是不愿意涉足其中,渐渐的便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固执心态。

    他不在乎袁肃是否看破这一点,总之自己心意已决,任凭袁肃怎么说都不会改变。缓缓的摇了摇头之后,他凝神的说道:“护军大人,你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