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485章 龙啸九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5章 龙啸九州 (第5/11页)

话二者就音近,读wai。又《大荒西经》记载的,“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按照《山海经》抽丝剥茧,此共工国山在秦岭一带。又按照《大荒北经》记载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此“禹所积石”即《海外北经》“禹所积石之山”。《海外北经》所述:“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按照《山海经》、《大荒北经》抽丝剥茧和《海外北经》抽丝剥茧,此禹所积石之山在内蒙兀高原东部。《大荒北经》又载:“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jiá,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按照《大荒经》抽丝剥茧,此毛民国在贝加尔湖一带!又《中次三经》记载的,“青要之山,实惟帝之神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tián渚,禹父之所化。”青要之山在贺兰山以西,此处之驾鸟即羌人之祖先神,后西方译为a。我寻思着,这应该是西王母一族的禹父不知是否与禹有关。倘禹父为禹之父族,则大禹的父族最初在贺兰山一带。又《海外北经》记载的,“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jué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此处之九山即《西次二经》之“高山”,按照《山海经》抽丝剥茧,高山在后世的六盘山以西。九、高上古同音,现南方人仍读九为“高”音。是可为证。

    仅从上述信息我现在就可以推断出,《山海经》中大禹的疆域至少南到赣西怀玉山,北到贝加尔湖。而禹之子夏启则更是深入到了西亚。《海外西经》所述:“大乐,yé之野,夏启于此儛,wu《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cao翳,yi,右手cao环,佩玉璜,huáng。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按照《山海经》和《海外西经》表述顺序,此大运山在后世的里海之南。《大荒西经》所述:“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shāo》。”开、启上古本为一类,为中国粤东语音。此处夏后开即夏启。按照《山海经》和《大荒经》抽丝剥茧,此处天穆之野在地中海一带!从上我现在可以推断出,大禹之夏族统治范围确实遍及亚洲。上古神战之恢宏广阔确实远远超出了我现在的想像!由禹、启之疆域可知,禹之九州确为大九州。战国邹衍“大九州”之说并非空xue来风。

    事实上,我对阴阳家的认识原本是来自于日本acg,后来来自于《秦时明月》倒是从石苓人那里知道,大九州之说,源于战国末期齐人邹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谈到邹衍时说:“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这就是邹衍的大九州,可以说他是禹、益以后,放眼世界的第一人。后《淮南子》和《河盘括地象》也提出了不同于《禹贡》的九州之说。按照《淮南子.地形训》所述:“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汉代纬书《河盘括地象》也说:“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邛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比较《淮南子》和《河盘括地象》,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各州之名略有差异。《淮南子》和《河盘括地象》中的九州是臆说吗?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神州之说,除邹衍、《淮南子》、《河盘括地象》外,佛经中也有此说。据佛经记载,须弥山腰有一山,名乾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四天王各居一山,护一天下。四大天王,为帝释之外将,故又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居须弥山黄金地,守护东胜神州;南方增长天王,居须弥山琉璃地,负责守护南瞻部洲;西方广目天王,居须弥山白银地,身为红色,穿作战服,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即《山海经》中的cao蛇之神,负责守护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多识,以福德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盐花地,守护俱卢洲。提到佛经,不要以为好笑。佛经中有历史的真实,有大学问!佛经中提到的广目天王、持国天王、帝释等在《山海经》中均有记载。须弥山又译苏美卢山,sumeru,佛教指今昆仑山。《起世经》所述昆仑山脉山腰有一山,叫乾陀罗山。乾陀罗山在哪?就是《山海经.西山经》首经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