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484章 龙之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4章 龙之弓 (第9/11页)

8寸。一步等于八尺,一尺等于八寸。到了西汉时采用的是十进制。据考古实证,周代的一尺等于0.231米。这是无疑义的。据上可知,周代一步等于0.2318=1.848米。周代一里也就是:30080.231米=554.4米;汉代一步等于周代的六尺四寸,则汉时一步等于0.2316 0.02314米,即等于1.4784米,一里等于443.52米。有的人可能会问,世人现在人的一步充其量能走0.5米吧,古时的人一步怎么会有1.848米?其实世人现在的一步,古时叫跬,《小尔雅》云:“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

    又《荀子.劝学》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和步是两个概念。并且这个跬、步只是相对于行走时的步伐而言,是不用于测距工作的。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古人不会笨到一步一步地用脚步这一概念来测量的。古人在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的是一种叫步弓的测量工具,步弓两端的距离就是1.848米,大约为当时夸父巨人的一步。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都是以人体的一定比例来度量的,《说文解字》就指出:“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步,就是量一次就叫一步,满300步就叫一里。是由国家统一规范了的。

    《山海经》事实上是中国人从历史以来不断记录和修订的结果,它事实上是一部神战以及后续势力划分,罪民流放的迁徙史。相当于从巴黎和会到德黑兰会议的分蛋糕。当然《五藏山经》对各山方位的描述和各山之后对该山具体的描述,其方位事实上是有不同的!每一山前面的方位事实上是修正后的结果!其原因是《山海图》成图时的方位和《山海经》神话形成时的方位是有区别的,如同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再三调整。那就是极移战争。

    按照《淮南子.览冥训》所述:“昔者黄帝治天下……然犹未及虑戏氏之道也。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妊水。”这是中国最早的大洪水——女娲时大洪水。甚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从神话意思来看,女娲是累死的。女娲是怎么累死的?因为大洪水。大洪水的原因是什么?《淮南子》实际已点明了女娲时大洪水的原因。只不过前人都没有看懂。原因是什么?是极移!近年来,古气候、古生物、古地磁等研究也发现,地球自转极和地磁极以及各个大陆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有过大规模移动。这些研究虽然比较粗略,却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长期极移是可能存在的。按照《淮南子》所述,从前黄帝治理天下,……然而还是不及虑戏氏治国之道。

    往古之时,南极、北极、东极、西极四极紊乱,九州分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大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火灾炎炎而不熄灭,洪水汤汤而不停息,凶兽到处吞食人众,猛禽到处扑食老幼。于是女娲炼红铜以补苍天,斩断大鳌的四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救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四极是什么,不仅是东南西北四极。也即是四根指示四极的天柱。前者四极废就是说东南西北四极易位。也就是说原来的东方不是东方了,西方也不是西方了,南、北也不是从前的南、北方了。这意味着什么?

    显然这意味着太阳不是从以前的东方升起了,太阳可能从原来的南方升起,也可能从原来的北方甚至西方升起。太阳会从西边升起吗?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且慢我想起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据希罗多德的《历史》所述:“埃及人和他们的祭司所告诉我的事情就是这些了。他们跟我说,从第一个国王到最后的那个海帕伊司托斯的祭司,中间总计是三百四十一世,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也就有相同数目的国王和祭司长。

    三百世是一万年,三世等于一百年。不把三百世计算在内,剩下的四十一世则是一千三百四十年。这样算来,全部时间就是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年;他们说,在这全部时期当中,他们没有一个国王是人形的神,而在这段时期之前或之后的其他埃及国王当中,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因此他们告诉我说,在这一段时期里,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它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虽然如此,埃及现在却没有经受任何变化,不管是在河流和土地的生产方面,还是在疾病和死亡的事情上面都是如此。”

    也就是从埃及第一个国王到海帕伊司托斯祭司时埃及共有341世,341个国王。在这341个国王期间,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引申得出太阳有两次是从西方升起的。但后一句不好理解。太阳有升就有落。后一句“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这与前一句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