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4章 龙之弓 (第10/11页)
是同一个意思吗?如果是同一个意思,那就只是从西方升起了两次啊。可它又说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当然这可能是埃及祭司在表达上有问题。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以现在的方位作参照的话,应该是太阳西升东落,再东升西落,又西升东落,最后东升西落。这样就是四次。 每一次太阳运动和前一次比较起来就是逆反常规了。不管实际是怎么样,希罗多德的《历史》表明,太阳曾经有两次是从西方升起的!又有两次是从世人现在的方位升起来的。无独有偶,《山海经》里恰恰就记载了太阳异乎寻常的运动。从《南山经》首经招摇山来看,底格里斯河在上古是向西注入大海的,而现在却是东南流注大海。这意味着上古太阳是从现在的西北方升起来的!当然,也可能是底格里斯河在《山海经》形成后改道了。原来是西流,现在改道为东南流。《南次二经》所述:“南次二经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囱比,pi,东望长右。”这一句没有问题,意思也非常明白:长右山在柜山的东面。关键是后面神话又说:“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在这里长右山却是在柜山的东南面!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二座山不是同一个时期记录的。在记录柜山时,长右山是在柜山东边的;而记录长右山时,长右山此时却是在柜山的东南方了!这说明了原来太阳是从东南方升起来的!现在却是从东方升起来的。太阳改变了运行轨迹!由原来的东南方运行到现在的东方了!再看《中次十一经》翼望山:“翼望之山。湍,zhuān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kuà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按照《山海图》抽丝剥茧,此翼望山就是今滇南的高黎贡山。其西面的伊洛瓦底江之名就来源于翼望山。伊洛瓦、翼望同音互译。 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古称丽水。此山之大河现在都是南流,而上古却是东流或东南流,可见上古太阳是从南方或东南方升起来的。再看《西次三经》记载的,“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摇-手,yǎo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虫焉,yān渊。”这里崇吾山就在现在秦西长武附近。长武之名来源于崇吾。冢遂,就是今同心,也是同音互译。摇-手,yǎo之泽就是渭河平原,上古为泽。虫焉,yān渊就是今延安。据此方位,当时此山成图时,太阳是从今东北方升起来的。 再看《海内经》。《海内经》记载的,“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子高,柏子高上下于此,至于天。”华山即今秦西华山,肇山在晋西冀北之间,山已不存在了。上古肇山在华山的东面,按照《山海图》抽丝剥茧,肇山所在的位置却在现在华山的东北面。这也表明《海内经》形成时太阳是从现在的东北方升起来的。由此,太阳曾经从世人的东北方、西北方、南方、东南方升起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世人现在的东南西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希腊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其依据很可能就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伊拉克的萨迈拉古城为强大的伊斯兰都城的遗址,当时,穆塔西姆哈里发从巴格达迁都至此,建造了漂亮的宫殿和园林,把城市沿底格里斯河扩展至3公里长。9世纪末,都城迁回了巴格达后,萨迈拉从此逐渐衰落,到1300年变成一片废墟。但是,公元9世纪的大清真寺和通天塔,是该遗址众多的杰出建筑奇迹之一,其中80%仍有待于挖掘。那里曾出土一批文物,是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前的东西,其中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出天价的陶盘,虽然其貌不扬,但表现的就是昆仑四区,即上古亚洲四墟。 昆仑四墟居在大海之中,盘中之鱼逆时针旋转,四根柱子代表四维,即四极,大海之鱼推动四维,四极旋转!中间万字符稳居昆仑中央。从该盘世人可以推断出,古猿部族们对当时地理的认识与现代人截然不同。在他们看来,昆仑竟然是旋转的!而且是顺时针旋的,其旋转的原因是因为海中的大鱼推动了地之四维,即地之四极,四极的旋转造成了昆仑四墟的旋转。昆仑是旋转的?上古真的有这种观念?在天竺非常著名的搅拌乳海的传说众所皆知。这个传说非常古老,不仅天竺有流传,东南亚也有流传。内涵非常丰富,非常厚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其中关于神盘和许多超时代武器的描述曾引起二战各方的兴趣。毕竟“神盘即从空中降,光芒万丈似太阳,能叫敌人把命丧。” 来时熠熠火光闪,令人心惊胆又寒,”“神盘能去又能还,高飞云天疾似电,放射一片大光明,可摧敌城化残垣。那个神盘亮闪闪,俨然死神光灿灿,神盘那时显神速,接二连三向下砍。”“犹如熊熊一团火,神盘到处吐火舌,神盘顽强不松懈,砍死群群阿修罗。倏忽之间入青天,倏忽之间地上落”这是什么武器?还有后面战争场面的描写,绝对比现代化战争更激烈!简直就是,核战争!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