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0章 虎啸龙吟 (第5/11页)
融氏,作乐名属续,以火施化,号赤帝,都于郐,传二世。昊英氏继之,传九世。朱襄氏继之,其时多风,群阴閟曷,乃命其臣士达作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令曰来阴,传三世。阴康氏继之,其时阴多滞伏,民气壅闭,乃制为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传三世。无怀氏继之,传六世。 太昊伏羲氏继之,姓风,以木德王,都于陈,教民佃渔畜牧,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制嫁娶,造琴瑟,以龙纪官。女娲氏继之,云姓,一曰女希,是曰神媒。神农氏继之,姓姜,以火德王,都曲阜,初艺五谷,尝百革,制医药,始为日中之市,以火纪官,传八世。其十曰疏仡纪。首曰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名荼,一曰轩辕后裔,后改姓姬,字曰玄律。自开辟以来,至黄帝有熊氏元年,共二百七十五万七千七百八十年。 大概是真相被淹没在历史中,但无论如何,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这五氏,他们的功绩和贡献是为人类创造了诸如: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禽、种地稼穑,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使人类能够得以生存繁衍,结束了只靠住山洞、摘树果、吃生食的恶劣原始社会生存状态。伟大的导师特别要强调的是人类知道了“火”的用处,就跟其它所有的动物,永远分道扬镳。而有巢氏教人们不再住在地面上,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简陋的蓬盖,作为示范,这就是原始的房屋,至少可以躲避野兽和洪水,也是善莫大焉。 也难怪,远古时期,有巢氏率领古人筑巢为室,古人得以安居一处,好像现在的蚁族一样,家园的梦想终成现实,自然也就成为伟大领袖了。不过最早的巢居在考古学家认为又称为“树上居”,顾名思义,是建在树上的,后来才延伸到了平地上。历史课本绘声绘色的说,上古昊英之世,古人居无定所,饱受禽兽蛇虺荼毒。后来,有位圣人发现,在树上建筑房屋,既可挡风遮水,又能躲避禽兽,古人欣喜无比,纷纷效仿,尔后拥立这位圣人为王,号“有巢氏”。从这个朴素的名号看来,有巢氏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位创造了历史的平民英雄。 所有的口径中,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古史的年代越久,给后人留下的谜团也就越多,有巢氏便是如此:他率领子民在哪里筑巢为室?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在流传至今的史籍的缝隙中,后人只能捕捉一点关于他的流光碎影。西汉《遁甲开山图》记载有巢氏王天下百余代。《通志·三皇纪》云:“厥初,先民xue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巢氏,有巢氏之后,尧时有巢父,夏商有巢国,其地在庐江,子孙以国为氏。”燔书坑儒的康熙朝,《巢县志》沿革志进而确载:“罗泌《路史》称有巢氏。”罗泌的《路史》记述上古迄两汉事,考证精赅,保存大量的古代史料和佚闻,堪可采信。 宋人罗泌的《路史》有过这样一条记载:所谓昔载上世,人固多难,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则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搏兽而食,凿井而饮。桧秸以为蓐,以辟其难。而人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木处巅,风生燥,颠伤、燥夭。于是有圣人焉,教之编槿,而卢缉藋,而扉塓涂翳,以违其高卑之患;而违风水以其革有巢之化。故,亦号有巢氏。驾六龙,从日月,是曰古皇。龟龙效,图书畀,于是文成而天下治。其为政也,授而弗恶,予而弗取,故天下之民皈仁焉。 其及末也,有礼臣而贵,仕之专而不享。欲削之权,惧而生变,有巢氏遂亡。居于瓕及盘领。后有巢氏。巢父友许繇、樊竖。繇居沛泽,其道日光,尧朝焉,而逭之。父适闻之,洗耳于频。竖方饮其牛,乃欧而还。根据《路史》记载:有巢氏是最终成为了珠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落。而清人张澍在《蜀典》一书中认为,这个“巢”,是西南夷昆明族,历史学家透过甲骨文,似乎能找到另一条线索。历史上,周人对一个叫“巢”的小国并不友好,不远千里派兵征讨,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蜀山氏后人与周人也有过节,怪不得在周王朝的青铜器上,巢、蜀连在了一起。学者们认为,巢、蜀两国可能相距不远,巢国与蜀国相连,它的得名,或许源于部落巢居的传统,却也彰显著有巢氏与巴蜀之地的神秘联系。 不过更多人相信有巢氏族分化了,一部分迁移到巴蜀东部的南平僚,住干栏,女多男少,妇人任役,男子左衽露发赤脚是旧俗。此外,还有飞头僚、乌武僚等。而粤东部份的他们变成了古代的俚人、僚人发展演变成黎人,部份僚人渐与瑶人相混结合称为瑶僚、蛮僚、瑶僮。证据是当地土著先民传说开始时是在树上搭巢而居。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