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9章 龙与虎 (第4/11页)
的猛虎之魂觉醒,整个人已经变成了一头野兽。女射手这一口嗜血之咬狠狠凿在双头化蛇脖颈上。凤凰火与白虎煞气撞击在一起。化为一簇旺胜雪红花,开遍天地。双头化蛇气势汹汹的形体,在煞气猛虎充满攻击性的能量进攻之下,倏然变成了弱势群体。 眼看虎青岚占了上风,石苓人假模假式的问我,知不知道什么是图腾崇拜。我翻了个白眼,用复读机一样的腔调回忆教科书上的内容……“所谓图腾崇拜,是一定的民族认为一定种类的动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亲属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而产生的信仰。“图腾”一词是舶来语,源出北美印第安人的奥季布瓦语,意思是“他的亲族”。被一个氏族称作图腾的物多为动物,如熊、狼、鹿、鹰等,就成为这个氏族的标志,而且认为它对氏族可以起到庇佑和保护的作用,作为图腾的动物或植物成为全氏族的忌物,一律禁杀禁食,并且对它举行崇拜、祭祀的仪式,以促进这种图腾的繁衍。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礼记郊牲》中有一段论述,说明了要祭草木、昆虫、禽兽,表现出对动植物的崇拜:天子大蜡八。伊耆氏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辍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逐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土归其泽。 图腾崇拜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如我国贺兰山岩画中就有大量的反映,而且图腾崇拜曾流行于世界各地,至今在世界一些科技欠发达的民族中还存在着。图腾崇拜在现代社会还有不少痕迹,岩画记载是一个方面,中国人繁多的姓氏是另一个方面。查阅《中国人名大辞典》,姓与动物有关的有牛、马、羊、虎、鹿、骆、龙、貊、貂、鸠、驷、驹、禽、凤、狼、狐、燕、雕、熊、鱼、虫、蟒、麒麟、鹘、鳌、驺、麋、鸿、鹦、鸾等;和植物有关的有叶、蒲、谷、柏、杨、柳、豆、米、桃、李、果、花、栗、草、瓜、麦、梅、桑、麻、桂、桐等,这都和古代的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 石苓人接口,岂止是这些死物,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活历史,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海南岛黎族人把猫当作自己的图腾,称雄猫为祖父,称雌猫为祖母,严禁捕杀。鄂伦春族人则以熊作为图腾,他们称公熊为“合克”,这是对最高辈男祖先的称呼;称母熊为“鄂我”,这是对最高辈女祖先的称呼。而西南夷族……石苓人目光复杂的看着不做人的虎青岚……就是普遍信奉虎图腾,他们称虎为“罗”,同时以“罗罗”作为自己的族称。滇南哀牢山的夷族,其中男子自称“罗罗颇”,女子自称“罗罗摩”,即公虎与母虎的意思;他们以十二生肖记年记日,但是为首的不是子鼠而是寅虎;他们每三年一次的祭神大典要选在虎月的第一个虎日举行。 同样在滇南的克木人的图腾很多,据调查有二十五种,其中以动物居多,也有植物。克木人不仅每个氏族都以图腾命名,而且各个成员也以图腾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不同的图腾往往还伴随着不同的神话传说。例如,滇南怒江州碧江县的白族支系勒墨人中有个虎氏族,他们认老虎为自己的祖宗。有神话说,他们的女始祖与虎结合,生下了后代就是勒墨人。他们相信在虎的眼睛里,勒墨人都是老虎,所以虎不会伤害勒墨人。他们凡有大事要办,必选择在虎日举行,因为他们认为虎威无比,一定可以保佑他们成功。怒族的斗霍人则称为蜂氏族,相传其始祖茂英充是天上飞来的一群蜂变成的女人;又说天上的蜂歇在怒江边,与蛇结合生了茂英充,茂英充长大后又与虎、蜂、蛇、马鹿、麂子结合,其后代就是虎氏族、蜂氏族、蛇氏族,等等。 看着双头化蛇的脖颈上失去了碗口大小的一块血骨之形。这令它的头部动摇西晃,无力固定。“嗷——”虎青岚狂嚎着狠狠扑了上去,一爪子抽在它的脸上,将它的脖颈打得几乎对折。“呜——”双头化蛇哀嚎着身子一侧。那条灵动的火尾如寻食的响尾蛇,嘶然破风,狠狠扫向煞气猛虎的虎躯。“他喵的还用火尾?!”虎青岚杀得凶性大发。女射手身子一扭,煞气猛虎的白虎尾嗖地甩了出去,一下子就把那条作恶多端的火尾在半空中截住。雪光一闪。宛若一抹轻盈的刀痕,一下子就把火尾扫断。 石苓人问我,是否觉得不可思议。我想了想说,或者目前还信仰这些图腾的少数民族并不是落后,而只是一种传统风俗的延续,它给人以美丽的、神秘的记忆和遐想。 石苓人点点头,说既然“四灵”都是世间“罕见”的灵物,因而自先秦时代起,就被视为祥瑞。图腾制度衰落之后,“四灵”只保留了部分动物畜养的保护神职能。但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