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之中国力量_第二十四章 马刺队的历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马刺队的历史 (第2/2页)

吉诺比利的球员,但是直到2002年,他才正时地登陆nba,他于2005年入选了全明星,他的突破无解,三分精准,被很多nba球员都评为比科比都难于防守的球员,更是被bobo维奇戏称是球队里唯一一个管不住的球员,他虽然打的是替补的位置,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却比任何球员都要管用,他投出的那些关键球,每一次投篮身子都是七拐八扭的,但是总能让篮球落入网袋。

    由此,gd组合正式成型。

    20022003赛季,马刺在季后赛里先后射落太阳,斩落湖人,降服小牛,撕破篮网,再次登顶,邓肯常规赛v和总决赛v双料加身,这一年是罗宾逊的最后一年,他将马刺的文化和精神传承给了邓肯,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马刺阵容中,还有中国球员巴特尔。巴特尔虽然上场时间不多,但是却与邓肯成为挚友。

    20032004赛季,球队新签约拉休内斯特洛维奇,希度特科格鲁和罗伯特霍利,季后赛第一轮,马刺横扫灰熊,第二轮,遇见了老冤家湖人队,两支历史文化都非常悠久的球队曾经多次交锋,有输有赢,但是除了上一个马刺夺冠的赛季,在这之前三个赛季湖人两度淘汰了马刺,沙奎尔奥尼尔和科比布莱恩特组成的“ok”组合威力冠绝联盟,这是一场火星撞地球的伟大的系列赛!

    系列赛的前四战,两支球队都凭借着各自的主场优势拿下两场胜利,关键的第五场,天王山之战,在比赛结束前的第115秒钟的时候,此前26投仅仅10中的科比命中一记中距离,帮助湖人以72比71反超了比分,但是在下一个回合,邓肯在罚球线右肋位置,迎着奥尼尔扬起的巨掌,在身体都失去平衡的情况下,用一个不常规的投篮动作,硬生生地把球投进了篮筐,马刺反超一分,所有人都认为比赛结束了,但是裁判看过了回放认为,比赛还有04秒钟。

    就是这个04秒钟,诞生了nba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时刻!

    佩顿在界外伺机发球,奥尼尔佯下篮下,带走防守球员;科比跑到三分线外,吉诺比利和霍里上去夹击,德里克费舍尔身前空空如也。刹那间,佩顿将球抛了出去,费舍尔翻身在空中迎着已经补防到位的吉诺比利,将球信手掷出,皮球划出高高的弧线,栽进篮筐。

    马刺输了,但是输的伟大!

    20042005赛季,邓肯因伤只打了66场球,场均得分,篮板已经投篮命中率都是职业生涯最低水平,但是邓肯的低迷却成功激活了两名重要的外线球员,——帕克和吉诺比利,尤其是吉诺比利,他的场均得分,助攻,投篮命中率,三分球命中率都创下了他三年以来的最高水准,在季后赛里,吉诺比利和霍利联手爆发,最终帮助马刺拿下了第三个总冠军。

    这个赛季开始,马刺队成为了nba的一面标杆,同时也是试验“强队”与“伪强队”的试金石。

    20062007年,马刺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赛季末奋起直追,重返西部强队,季后赛首轮4:1淘汰了拥有安东尼和艾弗森“黄金双枪”组合的丹佛掘进队,之后的对手是菲尼克斯太阳,在这场系列赛中,邓肯场均30分,125个篮板球3次封盖的表现完爆太阳队的全明星内线阿玛雷斯塔德迈尔,西部决赛马刺4:1击败犹他爵士之后,挺进了总决赛,而它的对手,是拥有“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的克利夫兰骑士队。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次强者与强者之间的对话的时候,马刺队却以4:0的比分横扫了骑士队,邓肯场均18分,11个篮板,4次助攻,2次封盖,最后一场总决赛结束,邓肯拥抱了詹姆斯,并且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未来是你的。”

    上个赛季是马刺队历史上令人骄傲的一个赛季,赛季初,马刺总经理rc布福德将38岁的布鲁斯鲍文、36岁的科特托马斯和34岁的弗朗西斯科奥博托三位老将送至密尔沃基雄鹿队,换来29岁的锋卫摇摆人理查德杰弗森。马刺带着三张二轮签进入2009年选秀大会,在第37顺位“捡了一个大便宜”——来自匹兹堡大学黑豹队的前锋德胡安布莱尔。2009年7月10日,马刺与底特律活塞队前锋安东尼奥麦克戴斯签下了三年约1500万美元的合同。

    多名猛将的加盟极大地提升了马刺队的实力,尽管球队在赛季初期和中期遭到了大规模伤病的困扰,但是是马刺队在后期发力,成功拿到了西部七号种子的门票,在季后赛中,4:2淘汰了二号种子小牛队,爆冷创造了联盟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黑七奇迹”。

    这个赛季球队在选秀大会上以首轮第20顺位选中了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新秀詹姆斯安德森——自十年前选中蒂姆邓肯以来马刺选中的顺位最高的新秀。总经理rc布福德又从西甲成功引援身高7尺的巴西人蒂亚戈斯普利特,这对于马刺队的内外线都是一个非常及时的补充!

    这就是马刺,一支平凡而又伟大的球队,一支让一些人不喜欢,但是不得不让所有人都脱帽致敬的球队,最后还是要说一句老话——面对马刺,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不能不尊重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