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最讲道理的来了 (第23/24页)
人发现郭竹酒后,有意无意,挪了脚步,疏远了她。不单单是畏惧和羡慕,还有自卑,以及与自卑往往相邻而居的自尊。 孤零零蹲在原地的小姑娘,毫无感觉,对自己腰间悬挂的那枚抄手小砚台触碰泥地也无所谓。 一个眉清目秀却衣衫打着补丁的贫苦少年,鼓起勇气,微微涨红了脸,指着陈平安身前地上的那个字,言语颤抖,轻声道:“禾急为稳,禾苗其实长得快,却长得缓慢。我家灵犀巷,有块小石碑,上面有‘稻秕稃相聚,富埒帝王侯’的说法,我问过叠嶂jiejie,她说知道意思,但是也没见过什么稻秕稃。我觉得这个‘稳’字,有那以禾为本、急为表的意思,就像你和叠嶂jiejie新开的酒铺子,挣钱快,但是花钱慢,就有了家底,叠嶂jiejie就可以买更大的宅子。” 陈平安对这个少年早就看在眼里,是听故事、说文解字最认真最上心的一个。少年也是当初翻修街面的匠人学徒之一。 但是陈平安却发现少年体魄孱弱,不但已经失去了练拳的最佳时机,而且确实先天不适合习武,这还与赵树下不太一样,不是说不可以学拳,但是很难有所成就,至少三境之苦,就熬不过。 陈平安还不死心,与宁姚问过之后,宁姚远远看了眼少年,摇头道,少年没有练剑的资质,第一步都跨不过去,此事不成,万事皆休,强求不来。陈平安这才作罢。 兴许不是少年真正多爱识字,只是从小孤苦,家无余物,无所事事,总要做点什么,若是不花钱,就能让自己变得稍稍与同龄人不一样些,寒酸少年就会格外用心。 陈平安笑着点头,道:“张嘉贞,你解‘稳’字,对了大半,所以竹枝送你了。” 陈平安递过竹枝,没想到陈平安竟然知道自己姓名的少年,彻底涨红了脸,慌慌张张,使劲摇头道:“我不要这个。” 陈平安收回了竹枝,笑问道:“怎么,想学拳?” 张嘉贞还是摇头,道:“会耽误长工。” 陈平安笑道:“有真正的一技之长,才是最紧要的立身之本,不然很难过上好日子,到时候怨天尤人,就会处处有理,觉得人好都是个错,这就要糟心了。” 少年似懂非懂,哪怕在附近街巷的同龄人当中,数他识文断字最多,可是真正学问,岂会知道?但陈平安这些言语,到底不是圣贤道理,就只是些粗浅的家长里短,张嘉贞到底还是可以听出一些,比如陈平安会认可他打长工挣钱,养活自己,这让少年心安许多。 能够被人认可,哪怕是一点点,对于张嘉贞这样的少年来说,可能就不是什么小事了。 那个捧着陶罐的小屁孩,嚷嚷道:“我可不要当砖瓦匠!没出息,讨到了媳妇,也不会好看!” 陈平安伸手按住身边孩子的脑袋,轻轻晃动起来,笑道:“就你志向高远,行了吧?你回家的时候,问问你爹,你娘亲长得好不好看?你要是敢问,有这英雄气魄,我单独给你说个神怪故事,这笔买卖,做不做?” “我皮痒不是?故事你常说,又跑不掉。但是我娘亲一发火,我爹只会让我顶上去挨揍。”那孩子举起陶罐,气呼呼道,“陈平安,到底要不要教我拳法?有钱不挣,你是傻子吗?” 陈平安笑道:“今天说完了后半段故事,我教你们一套粗浅拳法,人人可学。不过话说在前边,这拳法,很没意思,学了,也肯定没出息,至多就是冬天下雪,稍稍觉得不冷些。” 孩子“哦”了一声,觉得也行,不学白不学,于是抱紧陶罐。 陈平安对那孩子笑呵呵道:“钱罐子还不拿来?” 孩子问道:“骗孩子钱,陈平安你好意思?你这样的高手,真够丢人的。我也就是不跟你学拳,不然以后成了高手,绝不像你这样。” 小板凳四周,笑声四起。 哪怕是张嘉贞这些岁数较大的少年,也羡慕那个孩子的胆大包天,敢这么跟陈平安说话。 陈平安继续说完那个既有鬼怪作祟也有修道之人降妖除魔的山水故事,然后站起身,将竹枝放在小板凳上,孩子们也纷纷让出空地,看着那个青衫男子,缓缓六步走桩。 陈平安站定,笑道:“学会了吗?” 郭竹酒目不转睛,绝顶拳法,宗师风范! 那个捧着钱罐子的孩子愣愣道:“完啦?” 陈平安点头道:“不然?” 孩子轻轻放下陶罐,站起身,就是一通张牙舞爪的出招,气喘吁吁收拳后,孩子怒道:“这才是你先前打赢那么多小剑仙的拳法,陈平安!你糊弄谁呢?一步步走路,还慢死个人,我都替你着急!” 陈平安指了指地上那个字,笑道:“忘了?” 陈平安再走了一遍六步走桩,依旧缓慢,悠悠出拳,边走边说:“一切拳法功夫,都从稳中求来。有朝一日,拳法大成,这一拳再递出……” 走桩最后一拳,陈平安停步,倾斜向上,拳朝天幕,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望向天空。 陈平安已经悄悄收了拳,拎起竹枝和板凳,准备打道回府了。 那孩子呆呆问道:“这一拳打出去,也没个雷声?” 其余人也都纷纷点头,觉得半点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