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6节 (第6/6页)
王程云兼任内阁办公室设备主任。前者是协助临时执政府规划已经通过军事行动收复的国境管理工作,后者在名义上中国向临时执政府提供物资设备的管理员,实际上是控制整个临时执政府的资源。 虽然聘请他国人士担任本国官员的先例不胜枚举,但毕竟是带有一定的侵略色彩,这让以李东宁为首的朝鲜知识分子感到很忧虑,可是李玮鈡、李承晚等人则对此事并无异议,甚至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援助。因此,李东宁只能无可奈何的承认了这一点。 到了五月月底,原本定于五月下旬向日本宣战的计划,由于“双五协定”以及朝鲜问题而不得不推延下去,但是吴绍霆认为最迟不应该超过六月上旬,毕竟日本向朝鲜增兵和扩兵的速度每天都在给中日决战制造压力。关于旅顺租界和南满铁路的问题,中日双方代表团仍然僵持不下,可就在这样一个双方都是昏昏沉沉的政治背景之下,吴佩孚雷烈风行的制订了朝鲜复国军编组计划,吴绍霆甚至没有仔细去过目便交代下去开始执行。 吴绍霆从那笔八千万日元的租金款项中抽调了一千万日元做为第一期援助朝鲜临时执政府的资金,当天傍晚在北京大本营成立了朝鲜复国军筹备处。 在吴佩孚的计划书中,他将第一期朝鲜复国军编成一个旅的编制,而番号则正式定为“朝鲜民族独立军”,序列是第一混成旅。整个征兵工作将会在六月一日正式开始,而这一个日期也将成为朝鲜建军的重要纪念日。独立军的兵源基本上规定为朝鲜侨民和朝鲜流民,训练基地设置在承天南郊沙河堡的山区里,所有设施和外围地形都属于保密状态。 征兵宣传工作并不公开,仅仅是通过原朝鲜独立运动组织的通讯网络散播出去。北京大本营军情局对所有应征的士兵都建立一份档案,虽然不至于严格到对每个新兵都进行监控,这样不仅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还会引起朝鲜人的不满,但是一旦这些新兵被送到训练基地之后,是绝对严格限制外出。 第一混成旅的军官人选,一部分是从其他集团军抽调而来的黄埔系军官,这一部分黄埔系军官将会成为朝鲜独立军的骨干,另外一部分同样是黄埔出身的军官,但全部是刚毕业的正则班第六期军官。当然,之前通过朝鲜独立运动组织资助、介绍到各国军校的朝鲜籍军官,也都在第一时间接到征召通知,从各地军校即刻赶往北京报道。 就在朝鲜临时政府和朝鲜独立军紧锣密鼓的开展工作时,在河南、山东地区的国防军第一师和国防军第四师同样正在秘密向东三省调遣。国防军的调动一直是处于机密状态,早在五月初便开始陆续展开转移工作,除了一些重型设备是通过飞艇和船只运送之外,人员一律乘坐火车。第一师和第四师的集结点并不在奉天,而是先抵达锦州安置,等到正式向日本宣战时则依照战场情况来分配作战地点。 不仅如此,经过三十五天时间的整顿,东三省第一路军的整编军务工作业已大功告成,在这方面吴绍霆不得不佩服蔡锷知兵懂兵,东北三省地理复杂、军队混杂,更有兵匪一家的常年陋习,却没想到即便如此,蔡锷仍然敢立下军令状,把三省军务打理的有条不紊。 按照蔡锷的规划,奉天卫队总司令为张作霖手下少有的一个“秀才将领”杨宇霆,吉林卫队总算则是孟恩远的外甥高士傧。黑龙江卫队总司令名义上是提拔了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侄子赵作远担任,事实上赵作远在此之前只不过是东三省总督府的一员文职,根本不懂得任何军事事务,更没有统帅一省军队的雄心壮志。此举的目的一方面是给赵尔巽一些面子,为其在兵变事件中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场上给予表示,另外一方面中央政府也好趁机安排人“辅佐”赵作远,将中央的势力更深入东三省的军队之中。 杨宇霆,字邻葛,系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叁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叁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张作霖死后,杨欲夺取东北军政大权,东北易帜典礼当天拒不参加集体留影。1929年1月10日,杨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张学良推说晚餐再说,后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晚上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