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6节 (第5/5页)
点。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吴绍霆是不希望抵制新法的事件就此落幕,北方的袁世凯按兵不动,他索性反守为攻的进行进逼。 这个消息传出去,让吴绍霆感到不甚太好,因为共商大会还没有任何眉目,南方各省督军的态度委实不清楚,万一到最后没有人响应那自己反而会更尴尬。 自这天开始,他的注意力便放在梁启超身上,几乎每天都要与梁启超电报往来一次,了解对方游说的进展。 梁启超很有胆略,他先去了四川联络熊克武,之后转道去云南联络唐继尧。熊克武如今在四川的处境很不好,从成都驱逐出来之后,他几乎各方面都出现危机,财政养不起兵,将士军心涣散、士气不稳。他早已对北洋政府恨得牙痒痒,这次梁启超出现邀请参加共商大会,可谓是绝境中带来一丝希望,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有了熊克武第一个加盟,共商大会总算凝聚出来了雏形。 唐继尧是南方势力之中除了吴绍霆之外最有影响力的人,虽然云南军力还没有广西强悍,可唐继尧不像陆荣廷,对北洋派的亲昵表现的那么露骨,反而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中立作风。因此只要说服唐继尧加盟,贵州刘氏兄弟一定会接踵而至,这样算来督军大会就算八九不离十了。 梁启超在抵达昆明时,唐继尧派遣专员热情的迎接,看上去十分欢迎共商大会的邀请。 但两人真正坐上对话桌时,后者的态度立刻又显得尖锐起来,一直没有轻易表露任何心意。 梁启超在昆明留住了七、八天时间,就连他自己都开始着急了,然而每天去劝说唐继尧时对方的仍然保持一股不温不火、慢条斯理的样子,好像根本没把共商大会放在心上。 事实上唐继尧沉寂了足足三年的时间,一直都在等待着爆发的机会。他心里有一条很清晰的底线,如果袁世凯重用了蔡锷,这表明北洋政府仍有可信之处,就算北洋政府不可信,上位之后的蔡锷也一定会顾全南方大局。只可惜事与愿违,蔡锷在北京几乎是半软禁的状态,别说上位,只怕连自身的自由都成问题。 唐继尧并不是不看好这次南方督军共商大会,相反他感觉的出来,袁世凯和吴绍霆势必将会掀起中国局势的全新变动,这对打破南方僵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只是在等待最后确切的消息,也就是蔡锷对这次共商大会的看法。 早在梁启超还在四川会见熊克武时,唐继尧已经先一步发了一封密电到北京。而这几天之所以不表态,正是在等待蔡锷的回电。 十二月份的北京已经进入了冬季,天寒地冻,一片萧杀的景色。整个京城蒙上了一层淡泊的银装素裹,户外大街上的大老爷们都把双手插在袖筒子里面,鼻孔里喘出来的都是白茫茫的水蒸气。 越是到了这个时节,京城的茶馆、酒肆、青楼、歌场越是成为热门的地方。 家里有女人主持者家计,闲着也是闲着,只好出去溜达溜达。 八大胡同青云阁一大早的生意就很热闹,三三五五的老相识聚在一起,听着小曲,磕着瓜子,温着热茶。大厅里早已经坐满了,若没有特别熟络或者特别有底子的客人,根本没法上到包间去清静。 而像蔡锷这样身份地位显赫的大将军,如今已经不用在二楼包间了,出了大厅向左边的走廊,穿过一处小花园,这里另辟蹊径的有一处单独的小楼阁。 清晨时蔡锷就过到这里来小坐,他忌了酒腥,如今偏偏爱上了贡品大红袍,大把大把的银子都花在了购置茶叶上面。北洋里面的人物早就有了怨言,这蔡松坡一个月的开销足以给一个营的士兵开军饷了。 小凤仙一直伺候在旁,蔡锷原本并不知道小凤仙还精于茶艺。他曾经听人说过,小凤仙原本是王府里的格格,后来清朝没了这些满族的王公贵族一下子没落下来。要想昔日养尊处优的格格,怎么会有那么精湛的茶艺呢? “说来奇怪,老早就想问你一件事,你这一手泡茶的功夫是新近才学的吗?”坐在铺上兽皮毛绒的靠椅上,蔡锷看着面前不远处正在聚精会神泡茶的小凤仙,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小凤仙举止优雅轻缓,有一种大将临于战场而不惊的气势。平日她见蔡锷时都会稍适打扮,不过因为今日蔡锷来的早,什么妆都没上,素颜清淡的脸颊别有一股真实的纯美。她长长的眼睫毛眨了眨,微微一笑,说道:“奴家虽是出生在北方,但后来随家人南下广东常住。广东与福建两省对喝茶情有独钟,奴家耳濡目染久了,自然也学得三五皮毛。” 蔡锷有些惊奇,说道:“原来你在广东生活过。那为什么又到京城了呢?” 小凤仙脸色微有色变,大大的眼睛里闪过了几丝幽怨,她叹了一口气,很难过的说道:“将军,昔日你不曾询问过奴家身世,还请将军现在也不要询问。沉痛的事情就好像是伤痕,原本已经结痂,何必还要去撕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