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6节 (第4/5页)
分期的期限上争执不下。 盟国海军进入盟友领海必须有一天以上的提前通知,紧急情况下可缩短为半天以上的通知,并且接纳入港之后军用舰只必须遵守盟友的基本限制,否则到处都是外人的军舰横冲直撞,那领海岂不是乱成一团? 交通借用只能保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与优先征用,征用之后必须给与相应费用的补偿,征用期间也必须遵守盟友的管制。 至于附属条款要求的掌控浙江、广西一带沿海控制权,这已经违背了之前不干涉中华民国内政的承诺。中方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按照德意志德国的要求,在中国发动不合适的战争,以此霸占他省领土。 至于贷款期限,自然是希望在最短时间之内拿到最全的款项。 德国制订了这份盟约,理所当然是花尽心思保证自方的利益,在中方的讨价还价之下,他们不会轻易的退让,即便退让也必须在其他方面获得补偿。要不然德国出了这么大笔物资和贷款给中方,到头来还要让中方占便宜,这岂不是吃了大亏!! 对于德国来说,其他几项或可从另外的方面补偿回来,但是关于附属条款中希望吴绍霆能在一年之内控制整个南中国沿海地区,却是丝毫不能退让的。 安德烈爵士详细的做出了解释,这绝对不是干涉中国内政,也不是意图cao作广东进行内战,条款中没有说明一定要用战争的手段掌控这些地区,只要能在时限之内达成目的即可,任何方式都可以接受。德国给与广东这么庞大的援助,就是希望扶持巡阅使成为中国强大的势力,而掌控南中国沿海控制权,这对德国未来的战略部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盟约中的第六款相符合。 吴绍霆可不是傻子,要在一年之内掌握整个南中国沿海,除了发动战争之外再也没有更便捷的方式,用钱去购买都没有打下来的划算。不过他细细一想,觉得安德烈爵士的话未尝不对,既然拿了扶持的经费物资,自然要积极的扩张版图、扩大势力才是。再者德国在这方面坚持不让,可见南中国海域确实意义非凡,足以有影响整个远东局势的作用。 在第五天时,双方签订了盟约的第一份草稿案。安德烈爵士是代表德意志帝国来商谈盟约,既然中方提出了修改,他只能以原则性代表进行磋商,至于决定权仍然在青岛司令部以及北京公使馆。 吴绍霆将派出一支代表团跟进盟约,预计正式盟约签订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磋商。 不过双方都相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除非德国公使先生或者麦尔瓦德克总督突然失去理智,不肯接受草案的内容。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553章,北京的冬天 就在与德国商定盟约的同时,梁启超已经在六天前启程离开广州,开始他的游说计划。 对于梁启超的出行,吴绍霆没有关心对方究竟是什么计划,却竭尽全力给足了全部所需。甚至在梁启超启程的当天,他还亲自来到码头为其送行。 与德国签署初步的盟约草案是一件重大的外交事件,还从来没有哪个列强会选择与地方政府签署平等军事同盟的先例,这对吴绍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鼓舞。如果此时梁启超能完成南方督军共商大会的游说,那更是锦上添花大好事。 进入十二月,吴绍霆突然有一种觉悟,仿佛自己终于找到了与北洋政府决战的底气。这不是因为接受了德国的扶持计划,而是在国际上找到了一个强力同盟。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是德国战败,国内遭受沉重的清洗,可从远东局势的新走向来看,显然历史已经走上了岔路,到底鹿死谁手尚无定论。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德国仍然逃脱不了历史的命运,但这对吴绍霆的影响并不严重,甚至还能比预料之中获额外的利益。在一战结束之前,德国人的援助不会中止,哪怕有稍许的延误也可以接受,这笔援助对吴绍霆的发展极为重要,甚至足以影响与北洋政府决战。至于一战结束之后,德国陷入困境,而那个时候中国的局面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列强忙着在欧洲瓜分战利品,不会对昔日地方政府的态度做出深究,吴绍霆不仅可以趁欧洲清盘时轻易减免德国负债,还能利用之前盟约关系便捷的购买德国先进物资,奠定新的远东地位。 当然,他衷心的希望历史不会重蹈覆辙,自己与德国结盟自然不希望同盟国会失败。 相反若是德国一举成为战胜国,所带来的利益更是多不胜数,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德国援助,更能做为战胜代表取代日本在远东的强国地位。 这些虽然都是长远的话,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还是与北洋政府的对决。不过吴绍霆相信,与北洋对决的阶段很快就会过去,而之后更能决定中国在国际上的走向。 没过几天,与德国的盟约尚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南方督军共商大会的消息却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为福建战争之后最为轰动的新闻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