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碧海风情 (第16/20页)
枯燥,司机不会带着游客规规矩矩走大路,他们更习惯穿梭在羊肠小路之中,为的是缩短距离。 在梯田脚下停车,还要爬山,即便是最低的海拔700米的山峰,也需要一个好的体力。然而新鲜的空气足以让人忘记劳累。经过几十分钟的攀爬,当游人非常希望找个地方歇脚时,那片开阔的梯田便出现在眼前,心情顿时开朗许多,似乎是等到一个意外之喜。 这样的一段旅途,不仅是一次眼界的开阔,更是洗涤心灵的过程。这种对古朴的民风和对待自然的古老的智慧的展现,为科迪勒拉水稻梯田重新带来的生机。也许经过努力,它可以更为久远地存活下去。 巴洛克教堂:东方的梵蒂冈 巴洛克教堂群坐落在菲律宾共和国的巴奥艾、圣玛利亚、马尼拉等地,是当地的特色建筑。它们的存在使菲律宾获得“东方梵蒂冈”的美誉。几乎所有的巴洛克教堂都是由殖民者在16世纪建造的,它们在承袭了巴洛克建筑的固有风格外,还加入了菲律宾本土因素。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些巴洛克教堂依然优雅如初,威武华丽。 ◎圣奥古斯丁教堂 圣奥古斯丁教堂是菲律宾最古老的巴洛克风格教堂 在菲律宾,圣奥古斯丁教堂算是菲律宾最为古老的巴洛克教堂了。它始建于16世纪,迄今为止,已历经400多年历史。漫漫岁月中,奥古斯丁教堂遭遇多次天灾人祸,挺过数次毁灭性打击,在不断修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1993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圣奥古斯丁教堂建筑可分为教堂与修道院两部分。其中,巴洛克式礼堂是集合其精华的巅峰之作。沉默坚固的巨大石块上,栩栩如生的浮雕娓娓讲述着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老故事。走进礼堂内部,墙壁上绝美的绘画映入眼帘。这些绘画作品均为当时的巅峰之作,拥有完美的色彩和架构。仰望穹顶,刻于天花板的美丽画作震撼着观者的视觉。奥古斯丁与耶稣的画像被绘于穹顶中央,慈爱地俯视众生。这些画作均出自当时的意大利著名画家之手,画面极具立体感,人物动感十足,呼之欲出。不禁让人惊叹当时画家精湛的画技。 此外,圣奥古斯丁教堂内的装饰同样极尽精致之能事,细节处理十分到位,让人眼前一亮。唱诗班的阁楼上,拿着喇叭的小天使图样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会挥动小翅膀飞向天空。礼堂内的粗大柱子刻满枝蔓蜿蜒的玫瑰花纹,庄重中透出细腻。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映在地板上,影影绰绰如同美丽的梦境。天花板上的巨大枝形吊灯累累垂垂,为大礼堂增添了一分庄重肃穆。这份肃穆渗透到大礼堂的每一处角落,抚平瞻仰者心中的浮躁。虔诚的宗教信仰者甚至会产生一种与“神”对话的感觉,得到更深刻的了悟。 庄重与华美的完美结合,使圣奥古斯丁教堂成为很多菲律宾新人的最爱。他们在牧师的见证下,在教堂内结为连理,许下爱的誓言。如今,在圣奥古斯丁教堂举行婚礼成为一种风尚。越来越多的外国新人赶赴菲律宾,只为在教堂中见证自己婚姻的浪漫与庄严。 圣奥古斯丁教堂拥有4个庭院,其中,以植物学家布兰科命名的布兰科植物园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布兰科长期居于此间,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他所著的《菲律宾的花草》一书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 圣奥古斯丁教堂曾拥有大量珍贵的藏品,藏品的稀有程度与数量之多,完胜欧洲任何一座著名教堂。可惜的是,这些藏品在多次战争中悄然流失,很多至今仍不知所踪。 ◎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 “巴洛克”一词在最开始有“不规则的珍珠”的意思,含有贬义。但是经过时代变迁,不规则之美已成为载入史册的独特建筑风格,代表了人类审美历史的重要阶段。菲律宾的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正是这种风格建筑物中的佼佼者。 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南伊罗戈省圣玛利亚。传说,当年有人曾在此地发掘出圣母玛利亚的雕像。这个发现轰动一时。人们认为,这表示圣母玛利亚希望在这里建起教堂,用以传播教义救赎在罪恶中挣扎的大众。为完成圣母玛利亚的“愿望”,1810年,当地居民修建了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 踏上教堂前面的高高台阶,仰望,主建筑两侧的圆塔巍然耸立。低头,风吹叶动间,投在石阶上的树影斑驳摇曳。当此情境,独立天地间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阿斯姆史奥教堂糅合了中国元素。从塔形上看,钟塔呈标准的八角形,与中国佛塔十分相似。此外,教堂的墙壁上还雕刻了阿拉伯风格的花叶图案,肃穆中透出柔和之美。 圣奥古斯丁教堂门上雕塑 ◎比略奴爱巴教堂 菲律宾的比略奴爱巴教堂完美结合了基督文化与建筑文化,是菲律宾巴洛克教堂建筑群中颇具特色的一员。 1809年,比略奴爱巴教堂建成于菲律宾米亚高。和多数教堂一样,主建筑两侧建有两座钟塔。不同的是,钟塔上用热带地区常见的植物作为装饰,民族风情浓厚。 比略奴爱巴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