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一章 印象土耳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土耳其 (第6/18页)

这个国家正在日益崛起,能源需求也在年年增长,据目前来看,它每年大约有60%的能源消耗都需要依赖进口。不过在最近几年里,土耳其于安纳托利亚北部和南部、黑海沿岸、东色雷斯等地发现了部分油田,可能会提高国内原油的自给率。

    为了获得更多的能源,土耳其做出了一项明智之举,即修建油管和天然气管。2005年,巴库一第比利斯一杰伊汉油管开始营运。这条油管的起点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经过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最后到达土耳其位于地中海的杰伊汉港口。它全长1768千米,有443千米位于阿塞拜疆,249千米位于格鲁吉亚,1076千米经过土耳其。该油管可将原油由里海盆地送至土耳其地中海沿岸的杰伊汉港,每年的运输量达到了5000万吨。

    同一年,从俄罗斯通至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蓝流”也开始启用,这条气管可将天然气从俄罗斯运至土耳其国内,目前的年供气量已从原先的160亿立方米提高到190亿立方米。

    拥有原油和天然气船运重要通道的这一地利之便,不但弥补了土耳其油气能源不足的缺陷,更为土耳其国内持续增长的能源消耗解决了不小的问题。

    “土耳其的心脏”安卡拉

    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之腹地,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先后经历了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直至近代独立战争后的1923年,它才被确立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由于深居腹地,再加上是全国的中心,安卡拉遂被称为“土耳其的心脏”。

    ◎漫长的历史

    安卡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中期。公元前13世纪,赫梯人在这里建起了城堡。赫梯帝国先后征服了阿勒颇(今叙利亚)、洗劫巴比伦(今伊拉克),但在与亚述帝国的交战中败北。接着,弗里吉亚人入侵安纳托利亚,赫梯帝国走向灭亡。

    罗马澡堂遗址

    弗里吉亚人渗入小亚细亚,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文明,比如高水准的建筑技艺与木工、金工、牙雕、纺织技术等。后来,他们被来自高加索和亚速海以北的辛梅里安人征服,辛梅里安人不适应定居生活,攻陷了安卡拉随即放弃,转而游牧于安纳托利亚西部地区。这时候,小亚细亚的另一支系吕底亚人兴起,他们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铸造货币的民族,在商业贸易上与希腊人往来比较多。吕底亚人与亚述人结盟,最终灭亡了辛梅里安人。公元前547年,当波斯人崛起之时,这个民族又被波斯大帝居鲁士所灭,安卡拉纳入了波斯版图。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途中打败波斯人,攻占了安卡拉。

    不久以后,克尔特人的一个分支加拉太人来袭,击溃了马其顿军队,将都城定在安卡拉。那时候,安卡拉被称作“安基拉”或“安哥拉”,意思是“铁锚”,表示城市防御系统固若金汤牢不可破,这就是安卡拉名称的由来。

    公元前133年,罗马帝国大举东进,占领了整个安纳托利亚地区,安卡拉当时成为罗马帝国亚细亚省的省会。罗马帝国后来分裂成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4世纪占领了安卡拉,并使其成为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基督教传播中心。1354年,奥斯曼苏丹奥尔汗·加齐率军夺取安卡拉,将其并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

    这座新都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在北部,以乌鲁斯区的古城堡为中心,保存了许多古旧建筑,带有奥斯曼时期的建筑遗风。新城区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全面扩展,政府主要部门多集中于该区。

    在近代独立战争时期,安卡拉成为革命斗争的中心。1923年,它取代伊斯坦布尔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此后,安卡拉经过90多年的迅猛发展,从昔年那座尘土飞扬、仅有2万人的小镇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如今,安卡拉的市区面积达到340多平方千米,市区人口也达到了490多万。

    新城区的著名景点首推阿塔图尔克陵墓,它是“土耳其之父”凯末尔的陵墓,也是安卡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38年10月,凯末尔因病离世,他的灵柩最初安放在安卡拉人文博物馆里。后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为凯末尔在拉萨泰佩山冈上兴建一处陵墓。这座陵墓于1944年动工,1953年建成,在建成这一年的凯末尔纪念日里,也就是他去世后的15周年,人们将其遗体移入陵墓地下重新安葬。

    ◎阿塔图尔克陵墓

    作为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在经济发展、文化古迹等方面虽比不上三朝古都伊斯坦布尔,但在最近几十年以来已催生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带动周边城市表现出勃勃生机。

    整个陵墓其实是一组包括公园、广场、陵墓、堡塔与博物馆的建筑群落,面积广达7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黄色和青灰色大理石与花岗岩砌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