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三章 绝代风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绝代风华 (第6/8页)

精良的登山行家才能试着从这一侧爬上来。

    瞻仰完希拉山洞返回的朝觐者

    这个小小的山洞,为穆罕默德全神贯注沉思人类和宇宙的意义提供了一切所需。上千余年过去了,每年朝觐期间,世界各地穆斯林在完成朝觐功课后,都要慕名前往希拉山洞瞻仰遗址。然而沙特政府不支持朝觐者上希拉山洞,在那里礼拜或者做“都瓦”(祈祷)。原因是,山陡路窄,并且没有修建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也没有警察维持秩序。如果人们自发地到这里,个人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但每年仍有穆斯林自发地前往希拉山洞。人们排着长队,在荒凉、陡峭的石山上缓缓移动。

    先知寺的荣光

    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希望去穆罕默德的先知寺瞻仰,先知的遗体就埋在那里。作为伊斯兰第二大圣寺,曾经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寺院,经过历代扩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麦地那的荣光之寺

    公元622年9月,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率众从麦加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的白尼·纳加尔区,先知穆罕默德又开始了修建清真寺的劳作。这是继库巴清真寺之后,他亲自参与修建的第二座清真寺。

    寺院初落成时,规模较小,建筑简陋。建筑材料基本都是用的干草、树枝和泥巴,他们用石块铺地,用土坯砌成围墙,礼拜殿用枣椰树干做梁柱,用椰枣树枝和泥巴盖顶。寺院的规模也不大,长约52.5米,宽45米,院墙还不到一人高。寺内没有什么装饰,夜间礼拜时用秸秆点燃照明,后来才安装上了油灯。尽管寺院简陋,来听穆罕默德宣讲的信众却络绎不绝。小小的寺院,是伊斯兰教兴起的支点。

    ◎穆斯林心中瞻仰的圣地

    经过历代扩建以及重建,现在的先知寺是1848年由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麦吉德主持重新修建的,工程进行了12年之久,于1860年竣工。到了1955年,沙特阿拉伯政府又完成了一次新的扩建,整个圣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全寺面积由原来的10303平方米扩大到16326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参加礼拜,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先知寺有5道门和5座宣礼塔,其中新建的两座宣礼塔高达70米,仅它的地基就深达17米。豪华宽大的礼拜殿内,有精致的凹壁(米哈拉布)。殿内顶每隔3米有一盏水晶玻璃吊灯。圣墓北侧为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的陵墓,圣女法蒂玛的坟墓也在寺内。在圣寺的东南角有一块以黄铜栏杆隔开的地方,是穆罕默德的陵墓。

    如今宏丽的先知清真寺,仍旧在建筑形式上保留着原来的古迹。数以千计的立柱前排有顶部绿色廊柱,标志着当年土坯矮墙的范围。前面的一侧有一个演讲台阶,就是穆罕默德经常站立演讲的地方。陵园的另一边有一处高台,是当年穆罕默德站在那里向他的弟子们传教的地方。每天来这里瞻仰、凭吊的各国穆斯林络绎不绝。

    雄伟壮观的先知寺

    王国大厦现代建筑的“世界七大奇观”

    在一片空旷的沙漠腹地,黄色的背景中,一栋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巨大的拱形空洞位于建筑中心,它仿佛是眼睛,又仿佛是一颗心脏,静静地观看着利雅得的巨变。

    ◎沙漠腹地的高楼

    利雅得是个沙漠中的绿洲城市,在一片黄色的沙漠中,其建筑多以低矮的两三层楼为多,建筑颜色也是以黄土色为主。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位于利雅得市中心的王国大厦。这栋建造于20个世纪90年代的大厦,由沙特瓦利德王子所执有的khc公司(也是苹果、麦当劳和亚马逊等巨头的股东)投资建造,其耗资高达20亿沙特里亚尔(合人民币36亿多元);由美国adrian smith gordon gill architecture公司承建(也是迪拜哈利法塔的设计者)。

    王国大厦在周围建筑的映衬下显得鹤立鸡群,已经成为利雅得的地标性建筑。

    高达311米的摩天大楼,不仅是利雅得最高的建筑,同时也因其独特的设计而获得全世界建筑业的称赞。内志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风沙对建筑的侵袭相当严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设计者ellerbe becket采用了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在311米高大厦的中间层,开了一个圆拱形的空洞,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降低风沙的磨损程度,该设计与当地气候特点十分契合。美国著名杂志《旅游者》,将王国大厦评选为最新现代化建筑的“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2002年,它获得了“emporis”摩天大楼奖,并被评为“最佳的世界摩天大楼设计”。现在,它已经成为沙特的标志性建筑,无论身处利雅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