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印象沙特阿拉伯 (第16/16页)
有100多家银行以及分支机构,作为沙特的金融中心,小钱庄也遍布全城。吉达有着比较发达的科研、教育和医疗服务事业。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内设11个学院,还有数十所国家医院和私人医院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 这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以它清新的面貌吸引着远方的来客。吉达除了接待每年数百万途经此地的朝觐者之外,它还是汉志地区唯一允许非穆斯林居住的城市。沙特将外交部以及70多个各国使馆驻地设于此地,具有伊斯兰性质的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总部或办事机构均设在吉达,许多与伊斯兰事务有关的重大活动也常在吉达进行。由于海洋带来的温和气候,每至夏秋两季,沙特的王公大臣们多在这里办公和会见外宾,几乎每年有半年时间在吉达,因此,沙特的首都虽在利雅得,但吉达却是沙特的“外交首都”。 ◎迷人的“红海新娘” 随着城市的扩建,吉达现有人口约350余万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1/3。作为沙特重要的旅游城市,吉达除每年接待约200万~300万的各国朝觐人员外,还有近200万的本国人来此旅游度假。这座海滨城市既保守又开放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发达的海、陆、空交通,为新兴的旅游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著名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位于吉达市北部24千米处。机场占地面积105平方千米,1.2万人夜以继日地在沙地上建设了7年,耗资50亿美元。大厅外观造型新颖别致,由210顶46米见方的帐篷连接而成,也被人称之为“帐篷城”,相当于80个足球场大,可同时容纳8万人。大厅由于设计新颖,结合了现代建筑艺术和阿拉伯传统建筑风格,曾经荣获国际大奖。在每年11~12月的朝觐期间,这个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帐篷城”机场要迎送上百万的朝觐者。朝觐高峰时,每30秒就降落一架飞机。在大厅的周围,有大片的草坪、花卉和树木,沙特人喜爱在傍晚时分,带着妻子、儿女来这片“绿洲”纳凉、野餐。炎热使得吉达的白天掩盖住繁华的面貌,大街上行人稀少,至傍晚时分才会显示出它真正的风情。夜幕下,会有比白天更多的人去兜风纳凉、倾听红海的涛声,商铺吸引来更多的游客,马路在华灯下变得熙熙攘攘,海滨地带这时候才热闹起来。 一走下飞机,游客们就能感觉到吉达的湿热,夜色中海滨的美丽、浓厚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长达80千米的海岸线是浪漫的,传统的清真寺是古色古香的,还有石板上长满了青苔的港口、身着各色花头巾的阿拉伯人……吉达,是如此地令人神往。走在吉达的街市,会发现吉达既古老又新潮。新城区的楼房高大壮观,老城区的街道窄小拥挤,店铺陈旧。老城区房子有着厚实的墙面。据说,古代的人们从珊瑚礁上采集灰石砌墙,建筑物的阳台朝向西面的红海,站在阳台上就可以沐浴海风。旧城区保持了古典的阿拉伯风味。城中著名的古建筑有纳绥夫的阿卜杜勒·阿齐兹老王宫、巴纳贾赫宫和老城区的五大清真寺,其中以萨菲尔清真寺最著名,有着浓烈的阿拉伯民族色彩。新城区里,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高耸入云、鳞次栉比,现代化商场一个挨着一个。新老建筑在清泉和绿树映衬下,耀眼生辉,宛若梦境。吉达建筑物的最大特点是多以白色为主,从海上远望岸边的清真寺,乳白色的建筑辉映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显得十分圣洁,像童话里白雪公主的宫殿。 吉达海滨有国王喷泉,据说其喷出的水柱高达312米,是世界第一高。该喷泉使用了先进的水泵技术,将海水喷出如此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国王喷泉临海而建,每至傍晚,海滨旁就坐满了人,很多当地的家庭都会铺开一张大地毯,带上食物和阿拉伯茶或者咖啡,面向着喷泉,聊聊家常,小孩子就在旁边嬉戏。一切是那么和谐美好、其乐融融。 干净宽阔的滨海大道两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清幽,每隔不远就有一处花园凉亭,海鸥和鸽子,与当地人和谐相处,造型别致的阿拉伯生肖浮雕、牌坊等四处点缀着。在吉达,传统习惯与现代文明相互影响,古老封闭的宗教社会与外部世界不断碰撞,再谨慎地吸收、融合。居民们在自己家里可以尽情享受西方化的现代文明,富裕的他们比西方人更有钱,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健身房、游泳池以及类似夜总会的咖啡厅等等。然而,在公开场合中,他们仍然不能违背伊斯兰教教规。例如,禁止饮酒,包括在外国人开的高级餐馆里也只允许卖果汁。妇女出门必须蒙黑头巾,穿黑长袍,但是一回到家里,她们就可以穿上最时髦的或者自己喜欢的衣服。 有人这样说:“吉达是一个社会宗教化、家庭西方化、外表披着黑纱、内着艳丽时装的新娘。”的确,在威严而神秘的伊斯兰教王国,吉达如同海面清新的风,如此地令人神往。 吉达滨海清真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