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沙特阿拉伯 (第14/16页)
布在大清真寺(即禁寺)四周,禁寺北边的大街道有穆达阿和苏克·莱尔,南边有苏格·阿萨基尔。街上人来车往,有许多带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狭窄的街道两旁密布古香古色的店铺,居民的服饰、语言和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穆罕默德时代的风貌。房屋用当地的石材建造,通常有二至三层楼高。沙特建国之后,政府开始扩大禁寺的规模,数百间房屋已被宽阔的大道和广场所取代。如今,麦加都会区的面积已超过1200平方千米。从旧城以西便是新城区,并向吉达方向伸展,淡化水从吉达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不仅满足了城市的用水,而且浇灌出了麦加的盎然春色。城外的马路两边,绿树一年比一年多,高楼四处林立,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广场上有巨大喷泉……入夜灯火通明,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象。 按照沙特的规定,只要是穆斯林,不论什么国籍,皆能在麦加居住。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逐年增多。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穆斯林纷至沓来。在石油大开发以前,麦加的经济极度依赖每年的朝觐活动。曾有位学者说:“麦加人不营生,只服务朝觐者。”城镇居民的主要职业便是接待川流不息的朝觐者。随着石油收益的增加,曾经的所有不必要的税收都已取消。麦加人通过服务朝觐者的方式赚取利润。如果说麦加在朝觐季节期间所赚取的利润超过1亿美元,沙特政府则为朝觐活动花费了5000万美元。 20世纪以后,在沙特政府的关怀下,麦加迅速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现代化建设和环境的改善使得今日的麦加生机勃勃,修建了医院、宾馆、商场,修建了直升机机场,在进行各种朝觐活动的阿拉法特山、米纳村、麦加城之间建设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自1970年以来,各式各样的产业存续至今,如波形铁皮制造、铜生产、木材商店、沙发皮套服务、植物油提炼厂等等。2005年8月,沙特城乡部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子宣布投资3300万里亚尔在麦加新建改建100座城市花园,麦加的现代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到麦加旅游的人们,喜欢的是那厚重的历史感和庄严的宗教氛围。人们在城外很远的地方,就会望见禁寺入口处高达577米的尖塔群,使前来的人们感受到这里庄严的宗教气氛。麦加的拱门,形状像一本打开的《古兰经》,标志着禁地的起点。作为一座历史名城,麦加城拥有禁寺(大清真寺)、克尔白、渗渗泉等数百处历史地标。禁寺因禁止在此凶杀、抢劫、械斗而名,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禁寺环绕着著名的克尔白天房。天房外东南墙角,离地1.5米高处,镶有一块黑色陨石,阿拉伯人视其为天降圣物而加以崇拜,经过此石时,穆斯林们皆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致意。天房东南侧的“渗渗泉”,也被穆斯林们视为神圣之水,在游转天房后,朝觐者在此饮水,寓意着吉祥。经过沙特政府的多次扩建以后,现在的禁寺,包括内外礼拜场地在内的面积共有三十多万平方米,朝觐季节期间可容纳400万人。 麦加的历史包含了太多的神秘和悠远感,进入麦加,是旅行者的一个梦想。或许在沙特开放旅游市场政策的前提下,距离这个梦想的实现不会太遥远。 穆斯林朝觐者绕行天房进行祈祷。 麦加清真寺 麦地那:神圣的“先知之城” 如果说麦加是伊斯兰的心脏,那么,麦地那则是伊斯兰的躯体,真主派遣他的使者在那里第一次成功地实践了伊斯兰的精神。所以麦地那也被穆斯林称为“胜利之城”,伊斯兰的光辉从这里照向了世界。 ◎穆斯林的第二圣地 穆罕默德生于麦加,最初传道之时也是在麦加,但是由于古莱氏的迫害,使他的传教之路变得非常艰辛。公元622年,那时麦地那被称为“耶斯里卜”,也译为雅斯里布。穆罕默德在麦加受到迫害后,雅斯里布的穆斯林派出代表邀请他到那里去,那里的公民请先知在他们中间生活,并为他们的生活作仲裁。同年9月的一天,穆罕默德从麦加来到麦地那。穆罕默德改称耶斯里卜为麦地那·乃比,意为“先知的城”,从此,这城市简称麦地那。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对伊斯兰友好的人群基础,使得穆罕默德终于在麦地那得以把《古兰经》精神转变成社会实践,建立起第一个单纯以信奉伊斯兰教的初期的政治、宗教活动中心。 麦地那先知寺外面,朝觐者做祈祷的情景。 迁移之后,麦加的古莱氏贵族对穆斯林怀有深仇大恨,多次组织部落联盟武装向麦地那新建的穆斯林社会发动武装入侵。在麦地那郊外,穆罕默德带领穆斯林展开了保卫麦地那的白德尔战役和伍侯德战役,敌人集结强大的兵力,重兵压境,但穆斯林获得了大胜,巩固了伊斯兰政权。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领万人返回麦加朝觐,光复了麦加古圣地。至今,人们仍旧可以看到当年的古战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