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历史尘烟 (第5/11页)
件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玛瑙浮雕,表现了一名安息囚犯垂首坐在地上。 公元前30年,伊朗开始由希腊化向伊朗化过渡。这时候,伊朗出现了双重危机:在国内,王权进一步被削弱,频频出现王位之争,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在国外,由于和罗马长期处于战时状态,军心不稳且国力被大量消耗。内乱外患使得安息帝国积弱不振,有些地方势力开始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取而代之。 ◎在战争中崩溃 在整个安息王朝时期,安息的主要外敌就是罗马帝国。为了争夺西方(地中海沿岸、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等)与东方(印度、中国)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罗马人大举进攻波斯,两国屡次交战,互有胜负,接连不断的战争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公元2世纪的安息人石雕 身穿安息传统服饰的年轻人 在公元前53年的卡尔海战役中,安息军队击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的统帅克拉苏阵亡;公元前36年,安息大军击败罗马统帅安东尼率领的远征军;公元3世纪,安息的末代君王阿塔巴努斯五世还从罗马人手中夺走了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的大片领土……可是,安息王国虽然屡次击败罗马帝国的侵略军,自己也难免大伤元气。 在安息王朝中期,两国基本处于相对和平状态,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公元前20年,安息归还以前缴获的罗马战旗,释放了历次战争中被俘的罗马士兵,罗马则送还安息王子,还一并送来一名才艺出众的意大利女奴。公元1世纪后半期,正在崛起的贵霜帝国抢占安息的部分地区,同时又派出使者与罗马帝国联系,计划联手侵略安息,这一变故打破了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 进入安息王朝后期,两个疲惫的国家展开了四次大战,将战场扩大到两河流域所有地区,都城泰西封和许多重要城市屡次被攻破焚毁。在此期间,安息内部也爆发了激烈的内战,各方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令这个一度庞大的王朝很快走向了末路,新兴的萨珊王朝随之成了伊朗的新主人。 一条公元2世纪的项链,从中可以看出安息王朝手工艺者的精湛技艺。 萨珊王朝 波斯帝国西北部的法尔斯地区,早在塞琉古王朝的时候,就一直存在半独立的地方小王朝。小王朝的酋长们宣称自己是波斯帝国统治者的后代,坚持信仰拜火教,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是伊斯塔赫尔城的神庙祭司阿尔达希尔。 ◎波斯的再度统一 阿尔达希尔的祖父萨珊是一位颇具野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趁着安息国内忧外患之际,他积极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通过联姻与征服,逐个吞并周围的小城邦和酋长领地,顺利统一法尔斯省。在摆脱安息王朝的统治之后,他开始计划向外扩张领土。 阿尔达希尔一世加冕 萨珊王朝的开国皇帝阿尔达希尔一世从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大流士一世手中接过象征王权的王冠,阿尔达希尔一世的马下躺着的是安息王朝的末代皇帝阿塔巴努斯五世,大流士一世马下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篡位者,这幅浮雕表现的主题是赋予新的萨珊王朝正统性。 阿尔达希尔继承祖父的雄心壮志,率兵征服了克尔曼和波斯湾沿岸地区,在那里修筑城堡、王宫、拜火教神庙,然后又北进伊斯法罕、西取胡泽斯坦等地。 224年8月,安息国王阿塔巴努斯五世亲自率领大军前来讨伐,结果遭到惨败,自己也被俘虏并处死。阿尔达希尔乘胜直入安息都城泰西封,登上波斯王位,自称“阿尔达希尔一世”,并以祖父的名字将新王朝命名为“萨珊王朝”。 登上王位的阿尔达希尔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继续征服那些拒绝臣服于新王朝的地方势力。可是,这位刚刚称王的年轻君主遭到了强有力的抵抗,亚美尼亚人由于得到东罗马帝国的支持,在统治者斯洛的率领下负隅顽抗,坚决不肯臣服。 阿尔达希尔非常愤怒,决定与东罗马帝国决一死战。230年,萨珊大军开始进攻东罗马帝国在两河流域的领地。虽然波斯军队在战场上略占上风,但想获得全胜几乎不可能,他只好退而求其次,与东罗马帝国签订和约,使亚美尼亚最终被纳入王朝版图,实现了波斯的统一。 镀金银驴头 伊朗出土,公元4世纪的萨珊王朝艺术品。 沙普尔一世石雕 在距离波斯波利斯不远的一片山崖葬了四位皇帝——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阿塔薛西斯一世和大流士二世,这里被叫作波斯帝陵。陵墓下方岩壁上有7幅萨珊时期的浮雕,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表现了骑在马上的萨珊皇帝沙普尔一世接受跪在地上的罗马君主瓦勒良投降的情景。 有了安息王朝的前车之鉴,阿尔达希尔认为必须抑制地区割据势力的膨胀。他将儿子们分封为各地区的诸侯,并派出其他王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