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历史尘烟 (第4/11页)
当年亚历山大东征时,塞琉古一世曾是特种步兵指挥官。 ◎塞琉古王国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因病去世。这位刚刚三十出头的年轻大帝虽然征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但他的英年早逝令那庞大的帝国没有一个成年继承人。帝国随即瓦解为三个希腊化国家:塞琉古、托勒密和马其顿。波斯处于塞琉古王国的统治之下,统治者是马其顿贵族安条克的儿子——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一世,他忠实地延续着亚历山大大帝推行的“希腊化”政策,继续在波斯兴建希腊人的城市、居民点和要塞。 公元前312年,塞琉古以巴比伦尼亚为基地,开始向东部行省进军。这支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几乎抢占了原波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他得意洋洋地接受了“胜利者”的尊号,还写信给托勒密和其他朋友,说现在的自己已经无愧于神谕中获得的国王称号。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征服了巴克特里亚王国,将国土继续扩大。当他去世的时候,帝国的版图已西至爱琴海,东至阿富汗,纳入了希腊人、波斯人、米底人、犹太人、印度人等多个民族,塞琉古王国成为当时最大最有影响的希腊化国家。 公元前250年,正当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忙于进行叙利亚战争时,巴克特里亚总督和帕提亚总督安德罗戈拉斯先后宣布独立,脱离了塞琉古的统治。三年后,里海东南波斯语部落的帕提亚人首领阿萨息斯举兵起义,取代了安德罗戈拉斯,宣布成立帕提亚王国,史称安息王朝。 塞琉古国王先后远征帕提亚王国和巴克特里亚王国,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无法彻底征服对方。后来,两方之间只好签订协议,塞琉古王朝默认了那两个国家的独立,但对方在名义上也承认塞琉古王朝的宗主地位。 塞琉古一世铜像 安息王朝 公元前247年,帕提亚人的首领阿萨息斯举兵起义。他自立为王,号称阿萨息斯一世,宣布成立了帕提亚王国,这就是伊朗历史上的安息王朝。在与塞琉古的长期战争中,安息王朝的领土得到快速扩张。 密特里达特斯一世石雕 胡齐斯坦省伊泽的一处安息王朝石雕,雕刻在一块岩石上,骑马者是密特里达特斯一世,马前站立的是安息贵族和大臣。 ◎在战争中崛起 公元前183年,安息军队将塞琉古王国安条克三世的军队一举歼灭。公元前155年,安息国王密特里达特斯一世占领了米底,打开了通往两河流域的路线,十几年后又攻下两河流域的重镇塞琉西亚城,几乎占领了整个伊朗和两河流域,安息王朝由此成为一个西起两河流域东到阿姆河畔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129年,安息王朝的军队与塞琉古王朝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决战。随着塞琉古统治者安条克七世兵败身亡,希腊人对波斯的统治也宣告终结,安息王朝遂被视为波斯帝国的继承者。 穆萨女皇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人,她原本只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赠送给安息皇帝弗拉特斯四世的女奴,后来竟然成功劝说弗拉特斯四世将自己的儿子以外的皇子都送到罗马为质,再毒杀弗拉特斯四世,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新的安息国王弗拉特斯五世。为了权利,她竟然又嫁给儿子,成为皇后,史称“穆萨女皇”。公元前2年公元4年,穆萨执掌安息帝国皇权6年,之后被推翻。 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丝绸之路悄然开通。安息作为古丝路上的枢纽重地,不仅沟通了东西方贸易,还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公元前115年,中国汉朝的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派遣副使前去访问安息王国。安息国王得知消息,派遣两万骑兵到边界迎接,热情款待远方来客,开启了中国与波斯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由于航海业比较发达,安息王朝又以波斯湾为中心,与西方的罗马和东方的印度展开了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至今,阿拉伯语和英语中的一些航海术语和地名如锚、舵、船长、驳船、三角帆等,都源于伊朗古代语言。 ◎内忧与外患 与古波斯帝国和希腊化国家的君主一样,安息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国王。王位按照父系原则继承,但确立国王必须经贵族会议选举决定,国王的权力也要受到贵族议事会的限制。在这种制度下,贵族议事会可以利用各种借口,要求废黜不合自己心意的国王而另立新王,在位王权经常受到威胁,有时竟然出现几个自称国王的野心家一起争夺王位。 在管理城邦方面,世家贵族和王室成员是安息国王委派的主要力量。在危急关头,高级贵族可以与国王共为统治者。各大城邦接受安息对其宗主权的统治,但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只要承认安息的最高统治权,就享有铸币权和其他特权,这种管理方式为地方割据势力独霸一方埋下了祸根。 安息囚犯 这是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