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二章 历史尘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历史尘烟 (第11/11页)

贵族、地方长官、宗教界上层的利益,也抑制了欧洲列强的贪婪胃口,他们联合起来设计害死阿米尔·尼扎姆,恺加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振兴的机会。

    ◎巴列维王朝

    1921年,伊朗近卫军哥萨克师师长礼萨·汗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恺加王朝,并在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

    礼萨·汗登上王位后,开始削弱各地武装力量,号召民众实施义务兵役法。同时,他严格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废除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国教地位,严禁宗教干预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在礼萨·汗的管理下,伊朗建起一批纺织厂、农产品加工厂、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水泥厂、化工厂、机器制造厂等,还修建了铁路、公路、图书馆、警察局等公共设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礼萨·汗与希特勒合作,苏英盟国军队攻进伊朗时将他驱逐出境,他的儿子礼萨·巴列维继位。

    1950年,英国企图强迫伊朗签订关于伊朗石油的《石油租让补充协定》。这一损害伊朗主权的行为激起国内民众的极大愤怒,伊朗国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国有化人民运动”。伊朗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虽然成立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接管了英伊石油公司,但直到1973年才真正实现了石油国有化。

    重建波斯帝国的荣耀一直是礼萨·汗父子的梦想。1963年初,巴列维提出一项社会改革方案,企图依靠英美的支持,以开采石油的巨额收入来实现国家现代化,舆论称其为“白色革命”。

    白色革命损害了民族利益,使贫富差别进一步扩大,国内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

    1978年,伊朗爆发了反对国王统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从工人到农民,从宗教集团到民主派,大中学生、市场商人以及少数民族,全都站出来参加反国王的斗争。由于军方中立,巴列维被迫带着家属去国外“长期度假”,巴列维王朝从此名存实亡。

    俄国人与波斯人的战争

    这幅画表现的是1812年2月13日发生的一场战争的场景,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伊斯兰共和国

    1 979年,宗教领袖霍梅尼结束长达十五年的国外流亡生涯,回到了德黑兰,并于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以《古兰经》为最高法典,推行政教合一、神权为主体的政治制度,由什叶派宗教领袖掌握最高权力。

    ◎霍梅尼登台掌权

    1979年3月末,霍梅尼就伊朗国名举行全民公决,他一再强调,在伊朗国名中不用“民主”这种反映西方意识形态的殖民主义词汇,不用“人民”这种代表东方思想的共产主义观念,只要“伊斯兰”。当时,有1800万年满16岁的公民参加投票,90%以上的选民赞成将国名定为“伊斯兰共和国”。随后,霍梅尼宣布将4月1日定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日。

    霍梅尼

    1980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首届总统选举,巴尼萨德尔当选。在其后的执政期间,这位新总统与霍梅尼不断出现分歧。第二年,哈梅内伊当选共和国第二任总统。就在巴尼萨德尔当选总统的那一年,前国王巴列维在开罗病逝。

    阿米尔·恰赫玛格清真寺

    在伊朗中部有一座城市亚兹德,它地处戈壁深处、沙漠边缘,更特别的是它始建于公元5世纪,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居住的城市”。这座沙漠城市里有许多清真寺,阿米尔·恰赫玛格清真寺是最著名的一座。

    ◎两伊战争与经济建筑

    霍梅尼在伊朗掌权后,两伊关系迅速恶化。1980年9月22日,在欧美一些国家的武器支援下,伊拉克挑起两伊战争。由于某些大国的干涉,两伊战争足足打了八年,经历了伊拉克进攻、伊朗反攻、两伊僵持、伊拉克反攻等四个战略阶段,成为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也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紧张。

    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1989年,霍梅尼病逝。这一年,哈梅内伊被推选为新的什叶派最高领袖,伊斯兰议会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为伊朗总统。

    1997年当选的哈塔米总统也致力于国内改革,他同时向西方释放出和解讯号。可惜由于美国入侵阿富汗与伊拉克,并不断在言语上攻击伊朗,致使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国内不受欢迎,和解进程在2005年内贾德当选之后戛然而止。

    2013年,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这位新任总统一方面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与西方的分歧,另一方面主张务实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并承诺将致力于挽救伊朗经济,带领伊朗重回现代化之路。虽然目前最高领导人是哈梅内伊,但在这位温和派总统的推动之下,伊朗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哈桑·鲁哈尼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