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傩面具(3) (第2/3页)
艺术早已超越了宗教祭祀意义,成为引人注目的民间工艺品。 因此,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傩面具雕作,在传统形象中揉入现代元素,并采用新的雕刻技法,使作品接近生活、彰显人性。 010年的鄱阳湖生态文化节上,在短短几天时间,彭国龙带去的几十副经过改良了的傩面具被顾客购买一空,甚至他现场雕刻的不少半成品都被抢购。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彭国龙的生意开始“火”起来,一些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上门要货,他的傩面具逐渐销往广州、上海、香港、北京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内外市场。 “仅去年一年就有10多万元的销售额。”傩面具的走俏不仅给彭国龙拓宽了增收渠道,也让当地很多年轻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此后,不少人纷纷找彭国龙拜师学艺。 “我虽然得过不少奖,也有一些徒弟出了‘门道’,但还得依托这一产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彭国龙感慨道,产业要做大就必须依靠市场,但市场得有公司来运作,只有两者合而为一,产业才能成为品牌,并带来财富。 除了让产品走向市场,彭国龙对自己的技艺传承看得更重,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他这一身技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从事傩面雕刻以来,彭国龙共有徒弟11人,5人已出师,有6人还在学习中。 彭国龙感慨地说“如果我的技艺失传了,就白忙活了一世,所以我一定要带徒弟,把技艺传承给徒弟,也希望他们学好以后也继续传下去。” “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要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力求创新,学习不能停止,我就是到了八0岁还要学。”彭国龙笑着说。 说起“傩”,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傩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流行于江西、四川、甘肃、贵州、安徽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区等地。 戴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傩神,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在傩的表演中,傩面具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的标志之一。 不久前,在湖南省沅陵县的龙溪口傩文化山庄,蓝桉见到了今年4岁的傩面具雕刻师向清国,并听他讲起了与傩面具相识、结缘的故事。 接触傩面具雕刻之前,雕刻手艺精湛的向清国在沅陵县城的沅水大桥下开了个仿古家具店,以承接古典家具维修、定制仿古家具为生。 009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向清国的仿古家具店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 来人叫钟玉如,是县史志办的退休干部,正在牵头筹备成立县傩文化协会。 老人仔细询问了店里每件木雕作品的来历,得知这些都是出自向清国之手后,便问他愿不愿意雕刻一些傩面具。 老人告诉他,傩面具是傩文化中傩祭、傩仪、傩戏中使用的道具,是原始的面具造型,它不仅驱鬼、避邪,而且祈福佑吉、除病灭灾、镇宅、求子、兴旺,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宗教和民间艺术品。 这是向清国第一次听说傩面具,虽然对老人的话似懂非懂,但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也就应承了下来。 过了几天,老人又一次来到了向清国的店。这次,老人带来了一大沓傩文化资料和傩面具图片。 那一张张或剽悍、凶猛、狰狞、威武,或稳重、深沉、冷静、英气,或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的面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向清国的目光,带他走进了一个色彩绚丽、千姿百态的傩的世界。 老人离开后,向清国照着图片雕刻了十几个傩面具挂在店子里出售。一时间,来家具店看稀奇的人增加了不少,但真正掏钱买傩面具的几乎没有。 无奈之下,向清国只好把这些试水的作品送给朋友们收藏。再后来,因为生意不好,他只得关掉店门,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