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傩面具(3) (第1/3页)
赖氏祖祖辈辈雕刻的器物所表达与所遵从的正是中国传统的精神内涵。有什么样的人性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技术理念。 世事变迁,赖明德依然恪守老祖宗的规矩做事,因为他深知,他手中的器物所表达的是他信仰的家谱、神谱里的“天地国亲师、仁义礼智信”。 “您的父亲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 “家父一再叮嘱对祖师爷有恭敬心!” 现在的赖明德,再也不是刚开始从师时白天在生产队做事,晚上偷偷学绣傩面具的战战兢兢了。他的傩面具雕刻手艺受到了国际国内的关注。 业务在不断开拓,他的两个儿子——赖光华、赖太平也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了“处士”,积极地推广傩面具。赖明德依然朴素平和。 在他成为处士的那一刻,他曾像他所有成为处士的先人们一样誓言“弟子之性如天之平,弟子之心如水之清……”。 湘东傩面具有唐代雕法和宋代雕法之分,唐雕比较粗陋,宋雕比较精细,赖师傅制作傩面具以宋代雕法为主,工艺复杂讲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傩面是萍乡傩文化的瑰宝,那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样貌,让人印象深刻。在萍乡,要谈到傩面雕刻大师,不得不提彭国龙。 彭国龙是中国傩文化传承保护基地首批傩面雕刻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萍乡湘东傩面雕刻代表性传承人,至今已在傩面雕刻领域研磨近40年,不仅能写诗作画,还精于木工雕刻。 其中,又以傩面具雕刻最为拿手,行内尊他为大师、湘东傩雕第一人。 初见彭国龙,他正拿着雕刻工具在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进入厅堂,映入眼帘的是挂满客厅的傩面具画,赤黑面相浓眉大眼的武将、白面朱唇善良公正的文相、粉面朱唇英俊俏丽的生旦、慈祥善良的老者、青面獠牙的凶神鬼怪……透过这一张张古朴而传神的傩面,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盎然古意。 “我是子承父业,父亲原来也是湘东傩面具的名雕工。”提及自己40载雕刻年华,彭国龙笑着说,自己非常喜欢搞美术,加上父亲的调教,从就迷上了雕刻。 1岁时,彭国龙开始随父亲学油漆、雕傩、绣神等技艺,19岁起外出闯荡,后受聘于广东一企业专门从事绘画设计。 1996年,彭国龙放弃广州的工作,用10多年来打工的积蓄回湘东老家办了个傩面具雕刻厂,006年开始把雕刻好的傩面具推向市场。 彭国龙回忆放弃广州的工作,他乐呵呵地说“我还是喜欢搞傩面雕刻,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彭国龙二楼的卧室里,有一只精美的樟木箱,珍藏着一件有人出价5万元他都不舍得卖的“宝贝”。 彭国龙心翼翼地打开樟木箱后,里面是一个已经上漆完工了的傩面具,看造型是个浓眉大眼的武将。 “这就是唐将军,我给取了名叫做‘古傩迎宾’。”彭国龙一脸虔诚地说,箱里的唐将军傩面具是他从事傩雕以来花费心血最多、耗费时间最长的古傩面具。 “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彭国龙轻抚着面具说,傩雕的工艺很繁杂,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傩雕师,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彭国龙介绍,一般而言,傩面具的雕刻都要经过7道工序选材量材初雕细雕精雕打磨喷漆,均为手工制作。如果是用作供奉,还必须要“开光”,即请神、上香,在面具上涂鸡血。 “傩雕的选材基本都是樟木,因为樟木防虫,并有‘纳财’的寓意。此外,所有工序里面最难的就是精雕。” 彭国龙说,有时候为了雕好龙王嘴里的一颗圆球,需要耗费好几天的时间。因此,急性子的人干不了傩雕的活。 “除了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大胆创新。”彭国龙告诉记者,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浸润下,傩面具的雕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