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8节 (第4/5页)
插寇吧,”吴三桂只关心他的功劳,忙不迭地说道:“等削平了闽粤,我们后顾无忧再北伐不迟。大将军,主上若是真想得通也好,我们在北方的兵力现在太分散了,好比一只手掌平摊在桌子上,这样打人是不痛的,要是后退聚集起来就可以攥成拳头,然后再狠狠地打出去。” “如果是在以前,吴将军说得不错,但是眼下不同过去,我们军队依赖大量火器、火药,再不是几十年前只要有刀枪就可以了,北京目前的火药产量占我们的军需的一半,浙江的生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我们万万不能丢掉河北。” “只要拿下福建……”吴三桂还待再说,依靠之前的缴获,前线部队一时间不会担忧物资告罄,他觉得只要打垮福宁军夺取福建,就是丢掉北京也不吃亏。 “要是打不下福建怎么办?再说就是打下福建,还有广东,我们到时候还是不是继续向南打?如果我们不打齐国公还是会反攻福建。插寇挑这个节骨眼入关,就是觉得我们主力在南方和齐国公对峙,抱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思,我们拼个两败俱伤岂不是便宜了北虏?”许平觉得既然对面已经是黄石主政,那么军队打得再凶也和百姓关系不大,但北虏入关就完全不同,所过之处百姓势必死伤惨重,他并没有忘记和李自成的约定:“主上兴义兵,解民倒悬,哪能说放弃河北就放弃河北呢?” 见许平心意已决,李成栋只好悻悻地问道:“大将军要末将做什么?”他估计许平无外是拉拢人心,安抚降军以便能够顺利回师。 周洞天的反对意见让许平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决定,确实如他所说让降军在嫡系后方存在危险,自己带两营兵马离开后南京空虚,降将知道北方危急说不定会起什么心思。但让前卫等三营拖后镇守就更加危险,降军会觉得顺军是在让他们断后送死,到时候福宁军一涌而出他们就算不立刻倒戈,只要溃散逃窜就会让整个江南大乱,这片领地顺廷刚刚建立统治,根本经不起折腾。 “我已经保举李将军为川王,吴将军为辽王,主上已经同意。”许平拿出一封伪造的李自成八百里加急信件给二人过目,他倒是向李自成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不过现在形势危急许平就从权假造李自成的信函:“只是两位将军的封地,一个目前还沦陷在北虏之手,另外一个则朝不保夕,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啊。” 许平冲着两个又惊有喜的将领笑道:“主上信上说得很明白,两位将军的封地得等到收复后才能正式封建藩国,不然岂不是空话。” 伪造的信上没有具体说明封藩位置,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会把吴三桂封在辽东边疆,李成栋封在川边,这要等击退北虏收复失地后视具体形势和功绩而定。 “主上英明,臣等受之有愧。”李成栋和吴三桂赶忙向北方叩拜,他们二人都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和许平、孙可望、李定国这样的功臣并列,当初顺廷虽然有人提议封藩云南作为大顺屏蔽,不过高一功到现在还没有捞到正式的任命。 两个新贵马上变得意气昂扬,不过他们二人也知道顺王既然下了这么大的本钱,那肯定要求的回报也不会很轻:“主上有何旨意?” “我会让前卫、后卫,神射三营留在边境防备福宁军,近卫营会调回南京镇守,而装甲营会在浙江驻扎,以防有宵小贼心不死妄图寻机作乱。”许平计划把带来的南征军精锐都留在江南,现在五营兵马共计有三万余人,足以确保其他各军的忠诚,安定江南新降地区的人心:“两位将军的兵马我记得有四万人吧,跟我回师北方。” “末将遵命。” “末将遵命。” 李成栋手下有一万五千兵马,是江北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吴三桂现有有两万多关宁军,他从崇祯皇帝手里拿到了数目极其可观的军资,装备比江北军还要精良。此番南下前吴三桂留强汰弱,虽然兵力从四万减少到两万,但战斗力反倒有所提高,比郁董之流的部队要强大得多。 “此事不要大肆宣扬,”许平嘱咐二人不要把透露给他们的顺王旨意宣扬得天下皆知,还有就是军队要尽快、尽可能不动声色地抽调回南京,做好北返的准备:“沿途已经给我准备好了驿马,我明天就启程先返回北京,两位将军带兵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