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节 (第3/3页)
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只是唐梨花一时间想不到任何端倪,唯一能在太后面前提到她,还让太后上心的便只有三皇子和平阳公主。 要说三皇子和平阳公主昨日的确在莲儿面前不大如意,但因着这点小事就惊动太后召见,唐梨花也是不信的。 想到最后唐梨花干脆不想了,到底是因为何事,见一见便知晓了。 这皇宫大的出奇,而唐梨花又没有那个资格坐轿,只能走着去,也好在唐梨花身体康健,平时自己也会多走动锻炼,要不然经过这一上午的折腾,身子早就吃不消了。 唐梨花也不知走了多久,才在一座宫殿面前停下,抬头望去,宫殿上高高的匾额慈宁宫三个字跃然其上。 老麽麽在前面走着,一路上遇见的宫女都停下行礼,“姑姑好。” 唐梨花心中一动,看来这老麽麽本就是慈宁宫的人,至于为何被派来教自己规矩,看来又是太后的手笔,唐梨花更是好奇了。 “老乡君且先等等,老奴进去通报一声。”一间屋前停下了脚步,老麽麽丢下这句话便掀了帘子走进去。 不过等了片刻,老麽麽便出来了,满脸的笑,“老乡君请进。” 唐梨花走进,上座处与自己年岁差不多的便是太后了,太后多年位居高位,一身的雍容华贵自然不是常人能比的。 “臣妇请太后安。”唐梨花再次行礼,这古代就是这点让唐梨花不痛快,遇到个地位比自己高的,便要行礼来行礼去,着实厌烦。 只是入乡随俗,唐梨花也就心里吐槽,面上依旧恭恭敬敬。 太后仔细将唐梨花看过一遍,随后展开一个慈和的笑,一挥手,“还不快请老乡君坐下。” 这样的态度让唐梨花放心不少,至少不是坏事。 太后如同寻常人家般,与唐梨花闲话家常,言语中却时不时提起家中孙女,唐梨花的孙女只有两个,太后想问的自然不是王翠莲。 唐梨花心中有了数,看来是男主的作用,让王翠瑶入了太后的眼。 要知道男主从小就是在太后膝下抚养,太后也最是疼他,时时都为他考虑,如今该是察觉到了男主对女主的感情,才来试探。 “太后有所不知,我那二孙女早些年就被他爹娘带来京城,昨日才见了一面。”唐梨花满脸感叹。 太后自然是早就调查了这些,听她这么说也不意外,“那如今到了京城,该是多来往,亲厚些。” 这话别有意味,唐梨花只当没听出来,连连点头,“是该如此。” “太后,该歇着了。”这时太后身边伺候的老麽麽开口提醒。 太后眉头皱了皱,似是不悦,不过也没反驳,“人老了,觉也就多了。” 唐梨花懂颜色的起身,“是臣妇叨扰了太后,这便退下。” “罢了,你也该出宫了。”太后挥挥手,后又想起什么,对唐梨花说了一声,“后日长公主府赏花宴,到时会有京中女眷前去,老乡君不妨将两个孙女都带上,也好长长见识。” “孙女们也大了,该是寻人家的时候了。”最后这句话说的打趣,唐梨花恭声应是,退出屋子。 等她走后,太后收了脸上的笑,盘着手中的佛珠,“你瞧这人如何?” 伺候她的麽麽轻声笑,“奴婢瞧着进退有度,不像是乡下不懂事的,见着太后您也一点不怯,倒是个好性情。” 太后看她,笑了,“你啊你,若不是今日未曾离开一步,哀家当真以为你收了人家多少好处。” 麽麽伺候太后久了,当然知道她的脾气,“太后平日赏的,老奴这辈子都用不完,太后就莫要打趣老奴了。” 这边主仆俩的对话,唐梨花当然不知,终于是出了宫门。 宫门外,伺候唐梨花的婆子眼尖的看到她,赶紧过来搀扶人上了马车。 唐梨花看了空无一人的马车,“莲儿呢?” “小姐在车内待得闷,就出去走走,说是老夫人您若是出来就先回府。”婆子回道。 唐梨花点点头,也没多说,闭目养神起来。 到了下午,王翠莲才气呼呼的回来,生了一会闷气,等唐梨花睡醒了,问了宫里的事,听到唐梨花描述的宫墙景象,一双眼都发亮起来。 唐梨花靠在太师椅上,手中翻着翠玉轩上半年的账簿,随口问道,“你今日去哪闲逛了?” 说到这个王翠莲的小脸就鼓了起来,“孙女本想看看京城的茶馆与我们颐和县有何不同,却遇见个纨绔,真真气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