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46 (第1/2页)
当户部统计结果出来,宋晟立刻召集麾下将领,瞪着眼睛,桌子拍得山响,说,这事怎么办?!众将也是挠头。按理说,大家都没偷懒,粮食的产量也不比往年少,甚至还多出了许多,怎么偏偏会是这个结果?“总戎,卑职等已是尽力了。大宁等地的屯田之数及亩产量,实在是高得出乎预料。”换句话说,不是咱们不努力,全因对手实非常人。兴宁伯,定国公,汉王,赵王。大宁,顺天八府,宣府,开原,广宁。不说同气连枝,拧成一股绳子,也是互相帮扶,互通有无,技术共享。连晋王和周王都托关系走后门,派人到大宁取经,取得丰产。若非藩王的屯田产量不计入户部,甘肃的排位还要靠后。往年的领头羊,如今却落到中游,难怪总兵官会气得吹胡子瞪眼。面子里子都没了,换成谁都要脑袋冒氢气。宋晟发过脾气,冷静下来,知道麾下将领说的都是实话,这事委实不能怪他们。拂过颌下长髯,最终下定决心,出了正月,立刻派人到大宁去学习先进经验。面子是次要,能多产粮食才是最紧要之事。保障了粮草的供应,边军就能有更多的力气-cao-练,战斗力就能强上几分。对于边塞守将来说,还有什么比防御北边的邻居更重要?虽说鞑靼和瓦剌正打得热闹,难保哪一天突然回过味来,握手言和,不打了,转而来找大明的麻烦。到了那个时候,坚固的城池地堡,强悍的边军,才是能够挡住这些恶邻的根本。宋晟做了决定,麾下将领举双手赞成。若非守将不得擅离岗位,他们当真很想亲自到大宁去看看,往昔荒凉的城池,如今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同宋晟一样想法的,还有宁夏总兵官何福。没人会嫌粮食太多,多收一斗是一斗。机会送到眼前,何福比宋晟更善于把握。他不只派人到大宁取经,还遣人去了宣府,名义上是给郑亨送信,实际上却是到汉王亲自耕种的军屯去观摩一下。两地情况类似,到宣府学习,更优于大宁。何福会做出这个决定,实因朱高煦在屯田一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据闻,宣府进献朝廷的嘉禾就是汉王亲手种出来的。天子大感欣慰,更是在兄弟间相当有面子。瞧见没有?这是我儿子种出来的!你儿子行吗?不行吧?哈哈哈哈!朕嚣张?朕就嚣张了,你能怎么着吧!新年时,进京朝贺的王府长史,基本都是精神抖擞进殿,风中凌乱出-宫。带着天子写给自家上司的书信,脚步发飘的踏上归程。等各地藩王接到书信,无不咬牙切齿,大有举起鞋底-狠-抽-朱老四小人的-冲-动。显摆你儿子了不起?!不就是种田吗?谁没有儿子?咱儿子也行!于是乎,永乐三年的春耕时节,各藩王封地的百姓见识到了一幕奇景,王府的世子和郡王们除掉华服,挽起裤脚,扛起锄头,光着脚丫子下田耕地。耕牛?不用!朱家的子孙,就要这么犀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