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73 (第2/2页)
开始研究起点燃的火雷。拳头大的空心铁球,填充火药,装上引信,竟然会有如此威力,当真是让人惊叹。孟清和暂时未得皇帝宣召,干脆为在场众人做起了讲解员的工作。朱能,徐增寿提出是否能改变一下火雷的外形,便于携带和投掷,张辅则引申到了火炮实心铁球向开花弹转变的可能性。“若以威武大将军,射-出此类火弹,其威力当可无匹。”听到张辅的话,孟清和不免咂舌。再看朱能等人先是皱眉,随即恍然,进而跃跃欲试的表情,孟清和不自觉的挠头。莫非,继永乐帝北巡,神机营的出现也将提前?以明朝的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组织一支“现代化”的热-武-器部队并非不可能。毕竟,大明朝的皇帝可不会下令将军队中的火铳换成弓箭,还要悄悄的来,“勿使之觉”。能做出这样脑缺事的,除了半瓢,也只有半瓢。看着朱能张辅等人讨论的势头,孟清和很想提醒一句,有了火雷的启发,开花弹的制造应当不会太困难。当下应该关注的,是火炮的攻坚。没有稳定性强的炮膛,炮弹再犀利也是白搭。为了弥补制铁工艺的不纯熟,也为了加强火炮的稳定性,明初的火炮大多都是矮敦胖,个顶个的憨厚壮实。哪怕是道衍组织地下-兵-工厂造出的虎蹲炮,在工艺上也比不上戚继光时代。要想增加火器的威力,就要先加强火炮和火铳的稳定性。如此,改进炼铁工作,加强锻造技术就是重中之重。想到这里,孟清和再次挠头。他不是工科出身,脑子里的存货大多来自非学术渠道,很多还很不靠谱。这就像是知道历史的大致方向,却无法精准说出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一样。所以,要想实现火器的技术革命,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兵仗局,军器局,各地杂造局,肯定有不少技艺娴熟的工匠。据闻工部左侍郎对冶炼一途很有研究,或许,可以讨教一下?摇摇头,他出面不合适。之前一场嘴仗,几乎得罪了满朝文臣,敢向六部官员递帖子,绝对是摔回脸上的下场。目光转向向永乐帝汇报工作的朱高煦,再瞄一眼被召过去的朱高燧。这两位倒能试一试。论起最合适的人选,其实还是朱高炽。在永乐帝的三个儿子里,属他和文臣的关系铁。孟清和皱了一下眉,以目前情况来看,请他帮忙可不是个好主意。“兴宁伯,天子召见。”郑和走过来,打断了孟清和的思绪。收敛心神,他果真是喜欢七想八想,八字一撇还没画出去,直接就想着捺该往哪里画了。但是,既然打定主意要搭郑和下西洋的顺风船,有可能的话,还要去美洲溜达一圈,加强舰队的炮火威力势在必行。谁知道远洋途中会遇上什么?未雨绸缪,从最坏的方向考虑,不说做好完全的准备,照顾到大部分细节总是可以的。如果能先一步登上美洲大陆,说不定历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小冰河时期,绚烂文明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