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2 (第1/2页)
皇后想为兄弟加爵都做不到。 可到了武帝时,武帝强势霸道的吓人。 在他手里做丞相,能得着什么好下场? 武帝十三个丞相中,几乎都没得着好下场。 以至于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后,跪地拒不肯受。 武帝发了场火,公孙贺才勉强受之。 刘秀如今也变成了武帝,大司徒之位也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位置。 可郭圣通不得不说,刘秀是正确的。 皇帝和臣子间本就是拔河般的关系,谁强势谁就力大。 郭圣通也不愿看到疆儿即位后还要看大司徒大司马的脸色,甚至连婚姻都要受他们cao作。 她万万不能接受! 所以,虽然理解欧阳夫人,但她什么也帮不了她。 其实,也不算完全没有余地。 欧阳歙完全可以效仿李通,什么都不要地辞官还乡。 但他到底还是舍不得,到底还是有奢望。 他希望得到权势,还希望得到平安。 哪有这样完美的事呢? 刘秀并没有对此关注太多,他的心思全都花费在匈奴上。 他不认为匈奴的示好能让他忘记过去他们的罪行,为了让死去的冤魂安心,他选择了出击。 二月,刘秀遣吴汉北击匈奴,又徙雁门、代郡、上谷吏民六万余人置居庸、常山关以东。 匈奴或部遂转居塞内。 刘秀因此增边郡兵数千人,筑亭侯,修烽火。 到了三月,郭圣通总算把治理黄河拿到了台面上来。 王吴提出了堰流法,即在堤岸一侧设置侧向溢流堰,专门用来分泄洪水。 奏章一上,不管可不可行,朝堂一时哗然。 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了。 王莽称帝时,黄河在魏郡决口形成第二次大改道后,王莽因河水东去,免了王氏在元城的祖坟可以不受水害后弃而不治,导致黄河“侵毁济水”。 刘秀立汉后,也不是没起过治理黄河的念头。 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 但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塑,缘堤垦殖。 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 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 宜须平静,更议其事。” 说来说去,还是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啊。 刘秀因为财力不足,到底还是作罢了。 如今国库自然也还算不得充盈,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已经到了有钱没钱都得治理的地步了。 河南郡境内黄河河道大幅向南摆动,造成黄河、济水、汴渠各支派乱流的局面,航道淤塞,漕运中止,田园庐舍皆被吞没。其中兖州、豫州受害尤重。 郭圣通因此拒不接受等财力富余些再来治理的说法,她认为现在治理黄河虽然会使得未来几年在财政上都捉襟见肘。 但沿途百姓能安居乐业,能安心发展农业,不比年年还要拿出巨款来救灾好的多? ☆、第三百二十一章 措施 绚丽的云霞在沉默的天空中肆意燃烧着,慵懒的春风吹进葳蕤的梧桐树,滑落一地光影斑驳。 树叶哗哗作响,落到人耳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