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不坠(古言 1V1)_闺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闺友 (第1/2页)

    闺友

    屋内的火墙一直烧着,等崔织晚回来的时候,依旧温暖如春。她脱了厚重的斗篷和冬衣,只穿着常服,在书房里看书。

    “姑娘,喝些姜茶祛寒罢。”

    阿酥端着茶盏进来,见四下没有旁人,崔织晚正悠闲地翻看书册,忍不住多嘴道:“姑娘,方才您和老爷说的那些话……”

    她简直是一头雾水。别说半年前,就是一年前,姑娘也没去过栖岩寺求签,哪来的什么“犯水关”?

    周氏本来在同明夏收拾屋子,听见这话,也不由得愁容满面地念了句佛:“阿弥陀佛,方才老奴也正奇怪,姑娘何苦这般咒自己,实在是不吉利。”

    崔织晚从书页中抬起头,轻轻笑了笑,宽慰道:“嬷嬷不必担忧,签是假的。可我昨夜的确做了个梦,梦里有沉船之景,醒来后左思右想,也只能想到家中的商船了。多小心些总没错。”

    “原来如此。”周氏点了点头,可她转念一想,刚放下的一口气又提了上来:“那几艘船可不得了,载着满满的货品,还有百十来口人,万一真出点什么事……哎哟,该打该打!”

    她一边担忧,一边又自打嘴巴去晦气,看得阿酥和明夏直憋笑。而崔织晚却冷了面色,微微蹙着眉。

    只有她一个人清楚,签是假的,梦也是假的,可事却一点都不假。

    她上辈子活得不长,时醒时寐,再加上前十九年如笼中雀般的日子,能够预知的大事十分有限。而七岁这年年末,崔家商船的事故,却给了她极深的印象。

    寒冬夜间,三艘满载瓷器的商船全沉,一百七十六口人,活着归来的不足十之二三。

    人命关天,可对于京城的那些贵人来说,船上的货物才是重中之重。其中一艘船,也就是邓管事儿子看守的那艘,运载的东西都是大内和三品以上大员所需。此事一出,吴州根本压不住,立刻就传到了京城。

    崔家不是真正的皇商,自然不至于因此下狱。可崔织晚却清清楚楚记得,出事后,邓勇便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已死,有人说他潜逃,为替儿子顶罪,邓管事自缢而亡。最后,还是靠爹爹四处奔波,打点关系,才总算平息此事。

    可无论如何,崔家还是因此得罪了京城的许多贵人,生意大不如前,足足耗费三年时间才缓过来。期间,甚至差点被对头白家吞并。

    既然上天给她机会重活一次,定然不是为了让她重蹈覆辙的。崔织晚思虑许久,她想,自己或许可以凭借这点“未卜先知”的能力,尝试改变一些事情。

    邓管家在崔家待了大半辈子,一直忠心耿耿。而邓勇,虽然年纪尚轻,做事却极认真勤勉,不然爹爹也不会如此重用他。她情愿相信,他们都是好人,只是蒙受了不白之冤。

    还有那条船上其余的一百多条人命,如果她尽力一试,说不定就能挽救他们于水火。

    “姑娘如今病愈,倒比从前和善多了。”明夏轻叹道:“从前您最厌家中琐事,老爷想请女先生教您看帐,您也不愿。今日竟主动关心起商行杂务,实在难得。”

    “怎么,你的意思是我从前待你太凶恶了?”

    崔织晚笑着打趣了一句,她话音刚落,就有小丫鬟进来通报:“姑娘,薛姑娘来了。”

    “棠jiejie?竟这样赶早?”

    崔织晚闻言,赶忙放下书册,起身迎了出去。明夏拿着斗篷,阿酥捧了手炉跟在她身后。

    花厅内,薛若棠也没坐,而是专注地看着崔织晚新挂在外间的一副消寒图,丫鬟则端着茶盏站在一旁。

    见崔织晚出来,她偏首笑问道:“这消寒图是你新得的?”

    那图上画了一株长在嶙峋怪石上的老梅,老梅根枝盘根错节,枝叶瘦劲刚硬,仅间或点缀了几朵饱满绛梅。画作虽简单,但笔风老辣,薛若棠数了下梅瓣,恰好九九八十一瓣,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新奇的消寒图。

    “‘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真是好画。”薛若棠阅遍全画,竟未见署名和印章,忍不住夸赞道。

    “果然只有棠jiejie你看得懂。”崔织晚抚掌笑道:“这画是我表哥入冬前派人送来的。各画入各眼,那天邹家小姐来,瞧了半晌,第一句竟是‘这画可值十两银子?’,可叹可叹。”

    闻言,薛若棠掩唇一笑道:“你这样说,我家和她家可没什么不同,都是开当铺的。只是在我眼中,这画当值百两。”

    薛若棠的奶娘见两人越聊越起劲,轻声提醒道:“姑娘,外头雪小了些,要赏雪这会儿出去正好。”

    两人相视一笑,由各自丫鬟披上戴帽的大毛斗篷,捧过手炉携手走了出去。刚刚掀起厚重的锦帘,一股夹杂着雪花的刺骨寒风就迎面刮来,崔织晚不由打了一个寒噤,这外头可真够冷的!在屋里呆久了实在不习惯,她紧了紧领口,哈了一口白气。

    “十六娘,你没事吧?要不要再加一件衣服?”薛若棠关切道。

    “无妨,走走就好了。”崔织晚踢了踢脚下的积雪,转而道:“jiejie今日怎么来得这样早?我还特意吩咐厨房下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