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之物语_【岩之物语】(5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岩之物语】(5下) (第5/17页)

一晚上,三郎这家伙,倒是真把一肚子的邪火都撒进了归蝶的身体里,于是从第二天一清早开始,前些日子一直把自己关在厢房里的三郎,又开始自己一个人跑出了那古野城,整个人也清爽得多了。

    不过,尽管他依旧不注重衣着形表,但却并不再是先前那般到处胡闹,而似乎是变得勤快、且有计划了起来:首先,他跑到了吉乃家里,问吉乃要了足足三布袋子金砂。

    吉乃对三郎向来是极其大方的,况且金钱这种东西对于生驹家真算不上什么,而三郎就算是最犯浑的时候,对吉乃向来是极好的,这个年轻的大男孩给自己带来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无论是从身体来讲还是从灵魂来讲也都能够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与之相比,他的那些犯浑、偶尔的耍性子跟挥金如土也都不算是什么事情了。

    在拿到了金子之后,三郎又先后去了三个地方:第一,他先亲自去光顾了津岛的几家最好的裁缝铺,让他们缝制了两种颜色的母衣。

    ……。

    「『母衣』?」

    作为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女子,元子自然是不知道这种东西。

    「对,『母衣』。

    现在在大坂城中,依旧常有一些身穿甲胄足具的足轻们,会在身后背着一种开起来像是巨大的包袱一样的黄色的布制的东西,这个你总该见过吧?」

    「哦!原来这就是『母衣』么?」

    「对啦!这种东西,其实最开始的设计形状,有点像婴儿出生时候,从母体里带出来的胎盘的形状,正因为此,才被叫作『母衣』。

    最开始这种东西,其实是为了防卫箭簇和石子的护具,但是自从有了铁砲那种谁都抵挡不住的东西之后,这个东西,也只能作为身份的象征了——所谓『见母衣者,如见家主』。

    那个『太阁殿下』让他的一些亲卫队,背着这种看起来有点滑稽的东西,其实完全是从信长公那里学来的……。

    呼……。

    唔咳咳!而当时的三郎……。

    呼,让裁缝们缝制的,则是自己最喜好的黑色和红色的母衣……。

    由于先前在尾张,黑色的赭石和红色的未砂极其难找,直到后来织田信定公与信秀公两父子占据并开拓了津岛商座,这两种染色矿石才在尾州大量出现,但是价格也是极其昂贵的,不是一般的百姓用得起的;而真正把这两个颜色大范围使用在衣服上的,便是三郎自己,早在胜幡城的时候,他便遣人把自己城内的印旗全都换成了黑红色,再后来三郎自己也开始喜欢穿着黑红色为主色调的衣服,黑红两色相迭的搭配或纹样,也自然成了代表着『织田信长』这个名字的颜色……。

    咳咳……。

    咳咳咳……。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等出了裁缝铺后,三郎又寻了几个铁匠铺的老板,同时也是尾张当时最出色的「铸铁师范」。

    把这些「铸铁师范」

    们

    纠集到一起后,三郎跟他们连商量地带在纸上画画涂涂地,最后让他们帮着自己打造了百十来杆长枪——前一天晚上他跟归蝶复盘自己是如何战败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把两君相距「五、六间」

    与当世足轻们普遍用的都是「两、三间长枪」

    的这些数字,牢牢地烙在了脑子里,于是当下,他便让这些铁匠们,重新设计了更长的长枪:枪杆的芯使用硬木粘黏,外面贴上一层竹皮,枪头到枪杆的前端再包上一层金属皮,算上枪尖,总长度可达到三间半,用西洋南蛮的丈量方式测量,大概一柄长枪可以达到五米那么夸张的长度;而第三,等做完了这些之后的一天里,三郎又自己一个人挨家挨户地看望了先前在赤塚之战中受伤的那些自己的跟班们、以及殒命在鸣海城下的「津岛众」

    跟其他士兵们的家眷,还给他们留下了一笔钱;同时,他又通知了那些尚且活蹦乱跳的、或者仍旧乐意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四五个家伙们,让他们跟自己跑到了热田神宫门口,纠集来自己的那帮跟班。

    等他们都到齐了之后,三郎便把自己亲手连夜写出来的一厚摞招贴交给了他们,还让自己的小姓们递给了他们一桶浆煳:「帮我贴到城下町的各个地方去。」

    「三郎大人,您这是要……。」

    「无论他们愿不愿意来,我只要让他们每个人都看得到、都知道我在做什么。快去吧。」

    那一张张纸单上,是三郎自己用假名写成的告示——他已经跟热田神宫的千秋宫司约定了,要在春分那一天让自己的那帮「津岛众」

    们在神宫大殿前比武,除了「津岛众」

    的坏家伙们,三郎还鼓励城下的奉行们、百姓与足轻们及其子侄们报名,甚至就连小商小贩、行者和尚、乞丐流民、盗匪奴仆之人也都能来;既比拼脚力长跑,也比拼膂力负重,还有御马与弓道,然后再用竹刀跟包了棉布的木棍比拼刀法枪术,且最后无论胜负,参与者即能得到半茶勺金砂——要知道在当世的京都,一套带院子的三进三出的宅子,用半茶勺金砂就能买下来;同样,仅在尾张,半茶勺金砂差不多至少能换成七捆十斤重的大米,或者是十几捆同等重量的高粱或是薏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