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 第72节 (第2/3页)
然说出了这话,之后多半会实现的。” 他此话一出,现场一静。 徐於菟面上笑容微敛,眸光肃然,“洛兄这话也有可能,我等身为陛下的臣子,要做的就是在陛下有此想法之前,将陛下劝下。” 陛下并没有习过武,也不通骑射,御驾亲征这事风险太大。 谢少虞点点头,“不过徐兄也不必担心,就算陛下愿意,毅王、长公主他们也不会允许的。” 徐於菟一听,确实如此。 …… 霍瑾瑜不知道谁给长公主、毅王他们告了密,“御驾亲征”的话传到了长公主、毅王他们耳朵里,才隔了三天,两人的唠叨信就飞过来了,如果不是长公主现在负责给毅王、陈飞昊他们运送粮草,恐怕会亲自过来。 霍瑾瑜看着两人整整两千多字的“关怀”,叹了一口气,写信回复,将自己想法开诚布公地写了出来,她现在真的考虑去边陲慰问将士。 虽然她信任毅王、长公主,但是身为帝王,她也要有自己的声望,不能让边陲将士只知道守边藩王将士、不知道她这个皇帝,虽然她不会打仗,但是也没有拖后腿,尽力稳定后勤,不让前线战士冷到、饿到,等到战事结束后,她还要发给将士发赏金补助。 …… 八月底,景行行长上奏,说是之前去海外贸易的船队已经回来,他们贩卖的有色玻璃器皿供不应求,在当地就是价值千金,是瓷器的百倍,就是因为海上天气变化莫测,其中一艘大船沉没,另外三艘船的破坏也比较大,这一艘船的价值少则数万两银子,多则二三十万两。 原先这一趟利润怎么也能翻个四五番,可是骤然少了一艘船,也就赚两倍而已。 当然风险越大,利润也就越大。 霍瑾瑜想起现在船的质量还有排水量都和后世动不动重达万吨的量级不能比,现下全世界连工业革命的萌芽阶段都没有,最起码蒸汽发动机没有设计出来之前,生产力提高顶天了,也上不了哪里去,而且她也不能主导所有事,尤其她不懂相关知识,只能奢望能从民间找到相关人才。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说不定给了他们足够的发展,能提前催化出意想不到的成果。 主要是霍瑾瑜想要找到美洲的高产作物,可是现下海外的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始。 她来到这里十多年,都没有等到结果,与其将希望放到别人身上,不如靠自己,自己创造条件,说不定老天保佑,提前找到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东西。 霍瑾瑜喊来了六部尚书,和他们说了加大对出海贸易支持的想法,扶持民间造船业发展,看看能不能加快造船业的发展。 经过商讨,六部尚书也没有反对。 不过霍瑾瑜还是叮嘱工部尚书发展起自己的造船厂,不要到最后连民间的造船业都追赶不上。 而且一般来说,官方的造船需求和民间的船是有差别的。 民间的船为了运货要求,一般注重载量,而水师需要的则是战船,机动性和防护能力都有要求,与民间的船是两个研究路子。 即使不是海船,内陆的战船也不是普通的船只要求,对用料、建造工艺都是相当讲究,不然防护力不达标,现在已经有了火炮。辛辛苦苦耗费大笔钱建造的船若是被火炮给一下子给轰散架了,她要心疼死。 她就是再有钱,也架不住几万、十几万往水里抛。 工部尚书点头,将陛下的要求记在心里,心中揣测陛下这么着急发展造船业,难道之后要开展海战。 工部尚书对于这想法,也不怎么在意,毕竟俯瞰周边,都是番邦属国,压根没有开展海战的条件。 除了这些,霍瑾瑜还让人发布了一个悬赏,让那些出海的人寻找海外作物,若是能找到,必有重赏,只求能尽早找到她需求的作物。 官员们对此事又是颂扬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