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_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2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214节 (第2/3页)

(《霍元甲》)打死了,我也不觉得很奇怪呢……到底是为什么呢。”

    龙太子摸自己鼻子,“我有一点怕他,他太高了,我怕唱的歌玩的电影,他‘呸’一声说垃圾。我是没有底气反驳的。”

    巴士重新发动。鬼使神差的,杨影想起自己还没和方沂说再见,她跟着巴士跑了起来。

    “喂!再见,再见啊!方导演,再见!”

    方沂趴在栏杆上看她。

    她像是得到了鼓励一样,“方导,我……我真的是你粉丝,没有骗你,我真的看你电影!我……我……”

    声音很大啊,一小片地方都听得到。

    人当然是不能追到车了,她跑了一段路之后也放弃了,回来的路上,杨影发现英黄的师兄师姐还在那等着她。

    龙太子说,“你好有胆,真的很拼。”

    双胞胎组合表情挺复杂,给她竖大拇指,不知是反话还是真夸,“厉害!”

    ——具体的分成是一次拉锯战,百分之一都很重要,一般是确认了合作意向后,让专业的经纪人去撕。姜纹和杨收成合作的时候,尽管双方都非常的愉悦,姜纹的合伙人马克还是尽他所能的为姜纹争取利益。

    方沂确认大哥成愿意让步后,这才拿出他的条件。他第二天白天再次到昨天的地方,大哥成和杨收成两人在那等着他。

    方沂:“我对你说的特效、杜比影声感兴趣……可能在这上面会有想法,我想去尝试。”

    杨收成做了一晚上大哥成工作,他直接回:“你不嫌累就去做。要达到什么效果,怎么开始做,可以听你的,唐季李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了——他拍的《神话》,你也可以参考他意见。”

    方沂:“特效制作找的什么公司?”

    众所周知,谢逼王自己搞了一家特效公司,而谢逼王是英黄的艺人。

    “我们港地本土的一家公司,叫蒲公英传讯……应该也会联系其他做外包的特效制作方吧,现在大家都这么玩的。”

    “那不如直接找外包?”

    杨收成眯眼,“方沂,你在什么特效公司有生意?”

    “没有。我只是不想找一个特效总监谈我要的效果,然后他再去找下一个外包说我的‘效果’,我想减少无谓的浪费。”

    杨收成正色起来,“有推荐的吗?”

    “特效放在京城做怎么样?比港地便宜,他们的技术比港地更先进,如果不找美国人,韩国人,最后无论你们找谁,实质上等于找他们。”

    杨收成和大哥成两人对视,发觉没有不能接受的,同意了他的提议。

    港地人好像对做特效的执着度不高。几十年前,好莱坞诞生初代特效的时候,港地电影人认为,“特效不如特技,不如真刀真枪”。

    《侏罗纪公园》横空出世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

    但美国佬也不能一直风光。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特效业的霸主会诞生在这边。

    base的人曾经给方沂介绍过,“特效行业实际上是一种人力密集型行业,比想象中的要低端的多”。

    所以由于当地的人工成本太高,这种公司在港地很难开起来。

    去年刘振伟拍了部烂片《机器侠》,这电影烂的无以复加,烂的默默无闻。唯一值得记住的就是,电影的特效制作是同一个人制作的。

    一个人?

    徐老怪的《通天帝国》和冯大炮的《大地震》都用的韩国人做特效。片子上映后被讽刺为“五毛”。

    反而是方沂找base定做的《情书》特效镜头不错,他这次大概率会继续和base合作。也许还会吃进一些股份——金融危机之后,base原先的洋老板有意卖掉一些股份。

    杨老板价格开的比较高,而国内唯一有现实需求且买得起的公司是华夏影视,但华夏影视的固定特效合作方是韩国人。

    base的股份是有市无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