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_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1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167节 (第2/2页)

,当时陈昆很不满意她。

    到什么程度呢?

    这戏结了之后,记者问“白秀珠”一角演的怎么样,陈昆一时间忘记了谁演的,在那支支吾吾,也许真忘记,也许是表达不满。

    而刘大萝莉就在他旁边。

    十来岁的娃,纯素人,没有任何演戏经验,疑似资方硬塞进来的,陈昆是有追求的正规演员,自然不乐意过家家咯。

    他现在和方沂对了三次台词,每次光听词,以为方沂用了很大功夫,抬头一看,却发现方沂仍然很轻松啊。他不以为方沂是不认真,而是认为方沂在积攒力量,要到演出的时候才释放出来。

    为什么明明事先对了几趟词,按理说早该脱敏了,还是有被压得接不了的人?

    对手戏演员在真演的时候,力度远远超过了原先的估计上限,是一个原因。

    当生胶卷上了摄影机,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几人也都落位,心中像装了一台随时要打开的情绪宣泄器,启动语音是“a”。

    “a!”

    程序启动。

    先是各自的单人镜头,假如你再回到刚才的台词,可以看到,在极短的时间内,所有人都出场,这是商业片的写作手法。

    在拍摄的现在,还多了一圈群众演员,他们代表“群众”,是舆论的力量,这力量无形又追溯到灵魂,死了也逃不过。

    剧本前面有铺垫。

    张麻子问师爷,“讲茶大堂?县衙不是真断案的地方吗?”

    师爷回说:“县衙是摆设。断案只有去讲茶大堂,那里才是真县衙。”

    那么,群众相信什么呢?相信六子,还是相信胡万。

    都不是。

    《让子弹飞》里面有一句词,借张麻子口说出了姜纹的想法:“他们只帮赢的一方。”

    姜纹被封禁的片子《鬼子来了》,之所以触怒到了底线,在于他重新解构了传统的抗战叙事,为了这个解构,他的论据就在于,“群众本身是愚昧的”。

    所以,群众并不真的支持任何一方,他们只想看戏,看人破肚子。

    那六子为什么要破肚子呢,他傻吗?

    在胡万的挤兑、武举人的煽风点火下,有冤屈的六子抓住卖粉的衣领,想摸枪,但是忍住了,强压下愤怒问,“你告诉他们,我到底吃了几碗粉?”

    原先这里,镜头的中心是卖粉的,他将有个心理变化,有个明显的心一横的表情,然后说,“两碗”。

    而现在,尽管镜头没有对准方沂,可是听到了“两碗”后,方沂仍然露出失望又决绝的神色。

    “咔!”

    姜纹对着方沂挥手,他觉得这一段有点意思,他在脑子里回味,仿佛蚂蚁爬。

    由于是胶片拍摄,不像数字摄像机那么方便,他没有让方沂来看刚才的片段,甚至他本人都没有坐在监视器前,而是也像“群众”之一,远远的背手看。

    受到的冲击,反而比在监视器前更大。如果在监视器那,他反而就错过了方沂的发挥。

    胶片和数码,这两者的基础原理不一样。目前胶片拍摄的电影,在色彩上仍然要更浓郁,所谓“德味儿”、“莱卡味儿”,缺点是光线不好把控,各自只知道自己的那一部分,凭老师傅的经验来估计。

    最终效果如何,在片子没有冲出来之前,谁都不知道。

    第248章 两人都在加戏】

    另一个缺点是胶片保存不易,那上面的图像相当敏感,前面说了生胶片,现在录制了视频的就是熟胶片。

    工作人员要在暗袋里,把熟片装进金属片盒,并且用胶带封起来。这个过程如果漏一点光,之前所有人就全白干。

    不漏光也不行,家里老照片的底片,有些放久了就化掉了,如果问长辈,他们就会说是热坏的。

    虽然是冬天,粤省仍然不凉快啊,剧组租来了一台大冰箱,金属片盒都放在冰箱里冰冻,等片子积攒到一定数量了,用行李箱提着飞去羊城,找洗印公司洗出底片,转磁,再转成数字文件,然后拿着硬盘回来找姜纹。

    对于姜纹来说,这些都不是大事儿,他恰恰喜欢“真相拖到最后一刻才了解到”。

    剧组众人都看着姜纹,看他要说些什么。

    他道:“因为已经把结尾改了一部分,在这里,我想给你们两个特写,也拍到方沂的神态变化,这他吗的才和结尾对得上,是吧,不给你加点戏,让观众前面就记住,后边儿你‘复活’了,不显得突然吗。”

    什么?

    两方大佬飙戏,竟然坏我的好事?

    我有什么错,我要经历这些?

    饰演卖粉的演员胡敏,只能暗骂一句,草。

    然后老老实实的演,他现在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精彩戏份没了,说话自带憋屈音效。方沂抓他衣领,问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