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第1/2页)
旁边也有三三两两的旅客席地而坐,没有靠近篝火,只是远观。 彝族的舞会在很久以前是祭祀用,现在更像是日常的娱乐活动。 几个彝族小伙子弹了吉他,围坐在篝火边,咿咿呀呀的歌声传出。 空气中弥漫青草香,身后是溪水和静默的松林,谢心树远眺,还能看到公路旁边偶尔路过几头牛和羊。 “我给你找个野餐布垫着?”杨致盘腿坐下,草地有些扎人,他怕谢心树不自在,作势要起身。 “没事,我直接躺就行。”谢心树连忙拉住他。 “脏。”杨致说。 “这有什么的。”谢心树嘀咕,“我又不是洁癖,我只是喜欢把自己住的地方弄得干净一点而已。” 杨致一下笑了,“行。” 谢心树跟着杨致一起躺在草地上,天上能看到很多星星。 城市里见不到这样的光景,谢心树两只手撑住后脑勺,就这么仰头,他能听到杨致的呼吸和自己的交杂在一起。 旁边传出窸窸窣窣的动静,杨致摸出来口琴。 他躺在小草坡上,给谢心树吹bleeding love。 “我家也在这附近,明天带你去看看。那是老房子,现在没人住了,政府出资给我们搬迁,我们那个小村的人都从山上搬了下来,现在住在县城里。” 杨致手蹭了一掌心的草,吹口琴还得往旁边呸呸呸几下,大地与泥土的气味包裹着他们两人。 “美姑以前很穷,虽然现在也算不上多富,但脱贫攻坚之后生活质量稳步上涨。”杨致边吹口琴,边停下来给谢心树讲这片土地。 谢心树问他:“然后呢?” 杨致说: “凉山是著名贫困地区,我们刚刚过来的地,首府西昌看起来还行,但总体可以说是没有产业也没有就业也没什么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西昌人来说要想有比较好的生活一般都是往成都奋斗,二十年以前需要坐12个小时左右的火车才能到成都,十年前高速公路通了需要7个小时大巴,前几年高铁通了需要三个小时 “但这只是西昌的情况,凉山还有十六个县,一个比一个贫困,很多县至今没有高速公路,到西昌都要开四五个小时的山路,过去的情况只会更糟。” 谢心树安静地听着,问:“那美姑呢?” 杨致一笑:“西昌德昌冕宁这些地方没那么穷,但是像山里的,比如布拖金阳美姑,十几年前情况很糟糕。” “不仅仅是地理环境带来的交通不便和资源不足,更糟的是人文环境。” 杨致似乎是陷入了回忆里,他手指一下一下点着口琴,“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