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眠春山 第137节 (第3/3页)
只是眼下总难免感慨,姜青禾继续捡稻粒,这会儿背着谷篓走来的宋大花嘎嘎乐,“你家蔓蔓梳个毛角子(辫子),还干啥大事去嘞?” “三伯那邀她去拾点稻子哩,”姜青禾开玩笑,“叫她也哄伴去你地里拾点?” “来嘛来嘛,”宋大花摆摆手,“给她捡,从谷筐里给她几升吃吃都行。” 再也不是早前还要拉上两个娃,在姜青禾的地里,趴在地上一寸寸土地搜寻过去,甚至试图扒开裂开的土层,去捡掉下去下去的稻子。 可这一年走过来,宋大花虽然还会仔细捡谷粒,拥有两石稻子,能换将近十石麦子的她,自然不会再那般抠抠搜搜的。 赶来的虎妮喊,“那分几斗给俺吧,俺老不爱吃散饭馇馇了。” “长得莽,想得美,”宋大花抬手捶了她一记,“只有掉地里的,你要拾了,分半给你。” “亏杀了俺想着,今年收了粮能大方些,没成想还是这鬼里鬼气的,”虎妮呸她。 姜青禾也不打圆场,只顾着笑。 到了将近黄昏,没有夕阳只有点点白云的天,各家要运稻子回家去,晒在戈壁滩上好换粮。 这会儿蔓蔓才红着脸,吭哧吭哧拖着一小袋的稻子回来,她喊:“娘,你来搭把手嘛。” “嚯,这老沉,哪来的?”姜青禾一提起,估摸了约有个十斤上下,小一斗了。 蔓蔓拍拍自己勒红的手心,挨个数,“大山伯伯叫我去捡、三虎拉我去他家地里,还有徐婆婆、花婶婶,她们捡了给我的。” “我不给小鸡吃了,毛杏姨姨说小鸡不吃太好的,娘,这给你,你给我差的。” 蔓蔓玩得实在高兴,她说:“明天我还来。” 姜青禾可不敢让她再去别人地里捡了,平白占人家的便宜。 不过她欣慰地想,连稻子也愿意叫外人拾了些去,眼下这日子算是起来了。 蔓蔓的这袋粮食,姜青禾晒了会儿后磨米,叫蔓蔓尝了来自各家新米熬出来的粥,配上炒的油汪汪的鸡蛋,吃的无比满足。 其他的姜青禾只晒了还没磨,她想等着徐祯回来一起吃。 秋天除了不下雨,日头很不错,稻子晒了两三天就干巴了,茫茫戈壁滩铺满了各家的高粱篾。 收粮的时候,老把式会拿铁锹铲起稻子,迎着风口一抖,那草屑沙土都扬了出去,只留下稻子,他们管这叫戗粮食。 今年还多了一步,排队在办事的屋子旁边用谷风车。 大伙惊奇极了,看着相当干净的稻子倒进去,转动那摇柄,沙土稻皮草屑就从边上的风口扬了出来,堆在木板上。 比起迎风扬场的还要干净。 以至于叫来看粮的伙计抓了好几把,也瞧不出太大的沙粒,他说:“你们这是用筛子筛的吧。” “哪呢,”有人自得地接话,“这不是湾里搞了架南边来的谷风车,贼好用,怪道人说南边好嘞,那脑子真活泛。” “嘿,你们湾里这玩意也能搞到手,去年来还戗粮食的吧,今年这竟也有了,”伙计捏紧了袋口重新缠绕,语气全然透着不敢相信。 “这算啥嘞,等明年你来,俺们这又跟今年不同喽,”那汉子面色平静,要是话语中尾音没那么上扬的话,也许伙计真信了。 伙计啧啧几声,又问,“今年稻子属你们这最好,一斗能换五斗麦子,八、九斗糜子,指定都换了吧,哎呦还是你们这里好,今年过冬粮食是不用愁了。” 难得听有人说他们山洼子里头好,那汉子心里美得很嘞,只脸上不能丢丑,摆摆手道:“旁人俺不晓得,俺家要留一斗稻子的。” “做啥去?过年走亲?”伙计说。 “啥呀,留着猫冬吃几顿,俺们还没尝过这白米饭啥味嘞,今年稻子产得多些,叫家里人补补嘴里的亏空,”汉子憨憨笑道。 伙计便不想说话了,娘嘞,这地里刨食的,惯常恨不得全换了糜子,这会儿说要吃白米了,莫不是天上下红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