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眠春山 第134节 (第2/3页)
女人掩面,指缝里有水往外渗,她哽咽地说:“你们早说你们能改阿,俺遭了那老些罪。” 本来今年她都想辞工了,再干下去,她真的要瘫了。可是几年织布活计做下来,她已经没法干太重的活计了。 可眼下,她又就像快熄灭的蜡烛,又重新热烈地燃了起来。 所有男人都沉默,他们心里想什么没人知道,只有女人知道,不合适她们的东西使用起来有多痛苦。 她们可能不会记得徐祯,那从那以后都会记得,她们不是拥有了一台轻便的织布机,而是一份稳固的活计。 不用因为力气小,无法踩动织布机而织不出一丈的布匹被辞退,又因为腰伤而找不到更好的活计。 她们能够靠自己养家糊口阿,而非在灶台间打转。 这才是她们为何想痛哭,哪怕用高出几倍的价格去采买这台织布机都值得。 只有织坊东家和掌柜明白,这种省力的机子,能让织工一日最多织一丈布,能提高到织三丈、五丈甚至更多。 如果每日能织出这么多丈的布匹,再加上明年衙门司农司加大棉花的种植,也许日后棉布在贺旗镇能等同于羊毛的价格,能让更多的人穿的上棉布衣裳。 如此想着,东家拍拍徐祯的肩膀,一副欣慰的神情,“后生可畏阿!好好做,到时候有啥需要的,就跟俺说啊。” 徐祯默默点头,他压根没想那么多,他做出来之后想的是,啥时候回家做一架更省力的,放在木工房,苗苗要是想自己织一匹花色不同的,那就不用费劲了。 他时常敏锐,可有时候却迟钝得可以,连大伙的目光从之前的鄙夷,到现在变得退让,退缩,甚至看他带上了笑也没察觉。 满脑子都在想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当管事跟他说:“你这次改的特别好,俺们工房商量了下,除了这织布机改动的十两银子外,给你卖出去的一成分成,半年一结。” 徐祯没有那么惊喜,他知道工房的尿性,他问,“十两银子啥时候给?” 管事不好意思回他,“这个还有小一个月吧。” “那我支账成不,我要从南北货行那里买些东西,捎回家,”徐祯说的理直气壮。 管事折服,但也带他走了后门,这也就是徐祯怎么淘换到那些菌子的由来。 要是姜青禾知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居然一句话都不讲,而且管事也不说,让她不能杀价,她真想拧他耳朵好好问问他。 当然不是的,她知道的话,指定大声地告诉徐祯,你做了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好到她没有适合的话语能来表达。 她会拥抱亲吻他,然后烧一大桌的饭菜来庆祝这个时刻。 可姜青禾压根不知道,她跟徐祯也许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为彼此,为大家奔忙。 姜青禾喊苗阿婆掌眼,帮她挑一挑各家送来的高粱杆、高粱叶、苞谷叶,有没有发霉、破损、中间的芯是否被虫蛀空。 还好来送的人家只有一两户,更多的人家还有晒干,或者还在前期的挑拣中。 这让她能有空在忙完之后,带着蔓蔓,她熟练地赶着马骡子去往平西草场。 如今草原已经染上了斑驳秋意,枯黄的草夹杂着点旧绿,草架子停着一排来吃食的沙鸡,骆驼去往更远处的地方吃草。 驼队的汉子在卖力地帮牧民们修路,如今已经快修到贺旗山脉处了,再晚些,就有一条崭新的路通向冬窝子,通向牧民的居所。 大当家和骑马先生在教娃怎么训骆驼,见姜青禾来打了个招呼,他们早知道了油布大伞的事情。 粗略地打完招呼后,大当家的笑,“你快去吧,好些人等着你过来哩。” 姜青禾一头雾水,打啥哑谜,她拴好马骡子,嘱咐蔓蔓把带来的好吃的,跟其他哥哥jiejiemeimei一起分享。 才走进了蒙古包群落里。 大当家没说错,好些牧民确实等着她,在她的蒙古包毡子前。 “咋了?”姜青禾茫然地看向大家,她将询问的视线移到乌丹阿妈的脸上。 她暗自想,难道她在镇上漏了消息,羊客已经从沿江大道过来了?暂时没听着这方面的消息阿。 在她的沉思里,乌丹阿妈慈祥地笑,她拉过姜青禾说:“图雅,进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