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眠春山 第104节 (第2/3页)
有了点名堂,没成之前,她不想叫土长跟着生了期待。 “土长,我今天是想叫你帮我,先给羊毛称重,到时候徐祯会帮忙给各家羊毛记账。记完账叫大花和苗婶几个辛苦点,先把羊毛团成卷,先不煮也不染,这件事我插不上手了,钱数到时候再说,我想着自个儿明天去一趟镇上。” “要俺跟你一道去不?”土长再三询问。 姜青禾摇头,这次她想自己去试试。 土长从她嘴里撬不出话来,便也作罢,后头拉了车,和姜青禾一起将羊毛运到染坊。 在染坊为羊毛忙得热火朝天时,姜青禾已经乘坐羊皮筏子,顺着清水河快流,进了乌水江抵达镇上。 她身上除了钱还有纸和一只炭笔,其他压根没带过来,因为她今天不是来做买卖的。 清早江河还泛着雾气,羊皮筏子飘飘荡荡,没有市集的日子里,旱码头就成了临时车马店,红柳树下栓着骆驼、牛羊马,穿着粗布短衫的汉子席地而坐。 姜青禾往下拉了拉草帽,走进了城门口,顺着上次走街串巷卖花花绳的记忆,时不时抬头瞥一眼,又或是拉了旁边的妇人问路。 才摸索着穿过几条大街,又走过小巷,才瞧见宽街大道口正中的店铺,有张漆黑的牌匾,上述麻衣铺。 麻衣铺并不是单单卖麻布衣服的地方,它在贺旗镇人口中又叫作事记,意思是承办婚嫁丧事的地方,红白喜事都照办。 所以它的门店一分为二,虽说共用一个牌匾,可办白事的门朝后头开,办喜事的门朝前开,谁也不妨碍着谁。 各家办白事就往后门那走,租粗布麻衫,出殡时专用的柳车、纸马啥的,甚至连带哭丧的、抬棺材的人,这里也都能租到。 当然跟白事完全相反的红事,会往外租嫁衣、头面,最多的就是红绸装饰的花轿,以及店面门口挂出来的牌子,招几个西客。 姜青禾瞄了眼,春山湾挺穷的,喜事也就摆几桌,她只在今年春三月被人叫去,给富户家的女儿争礼钱时去过一趟,印象很深刻,毕竟她收了八百八十八的谢礼钱。 所以她知道西客是结婚时女方家选来待客的女客。 跟她没啥关系,她瞟了眼进了铺面,迎面便是高高低低悬挂着的红纸灯笼。 姜青禾还没咋瞧完,在那整理东西的伙计就满脸喜气洋洋上来问,“要租点啥?定亲还是成婚的用具,俺们这都有。” “阿,给我亲戚来瞅眼这定亲和成婚的用具,头次来你们这,都给我说说呗,”姜青禾面不改色扯着谎。 伙计了然,他先带着姜青禾走到旁边,指着黑漆木架上的红布、喜纸啥的,嘴子皮没停过,“在俺们这,合婚后满意男方的,得送小礼,这小礼送啥,要用红布包着钱,这红布是压根不能少的。” “那你们收红布吗?”姜青禾插了一句嘴。 “收阿,咋不收,”伙计也实诚,“恁瞅见了不,俺们这红闪闪的,不都是红布头挂的。还有那新房屋内,要老多红布了,这红布可不兴租,也不兴给主家收回,可不就缺呗,只是近来这布价咬人得很啊。” 伙计瞅自己话说太多,自打了下嘴巴,“哎呀不管这布价多贵,要是恁要啊,都便宜些给你。” “这装新房得要多少钱的红布啊?”姜青禾盘摸清楚。 伙计估摸了一个价,“只弄新房,二三百钱吧,要是整屋都弄,那得一两银往上了。” 姜青禾咂舌,又忙转了方向,指着桌子上的箱子问,“这又是啥?” “这啊,这是陪房,也就是嫁妆,打开给恁瞅一眼啊,”伙计打开了木头箱子,“嫁妆箱里头要放的东西可不少,这嫁女的话,衣衫冬春夏秋得备齐四件,鞋袜、头巾、被面子都得要,这简单了些,只裁了样式,还没绣花样子。” 姜青禾瞅了眼那布,都是棉的,又瞟了眼架子上的一应器具,红蜡烛、红茶碗、地上卷起来的红毡布、挂着的红纸灯笼等等。而且给新娘梳妆的头面也弄得金灿灿,银闪闪的,无一不透露着昂贵。 她想了想问,“那你们这,给底窝子人办婚不?” “不咋办,能给他们办个啥,那娶个媳妇抠搜的,都叫新娘坐毛驴,穿着大黑布衣裳,还是那麻泥沤出来的,连点红的都没有,”伙计表情嫌弃,他伸出手点点,“俺去过十家,那十家都是这个德行。” 底窝子人就是穷得叮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