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眠春山 第40节 (第2/3页)
在黄土地上忙着耕种,没有时间伤春悲秋,土地不会等人。 姜青禾昨天已经给这片荒地漾粪了,今天徐祯赶着马骡子,拉着犁头开始犁地,让肥与土充分融合。 她蹲在田里,挖地里的垡子,也就是特别大又不碎的土块,全都搂到边上。 等着垡子晒干后垒起来,这叫垒灰,火镰子在火石上擦一把,扔点牛羊粪进去,把垡子给烧了,是烧灰。 还得翻灰,烧红成块的土块要用榔头敲成灰烬,再撒进田里漾灰,当肥料。 这七八亩地把姜青禾跟徐祯两人折腾够呛,其他都顾不上了,每天天不亮在地头里,天擦黑再回去。 终于到秋分,种麦时节。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冬麦种植也得看时候,太早种下去,麦子很有可能不能成活,太晚种下去,麦粒长得不饱满。 所以这里秋分种麦正正好。 各家都开始忙着在田地里打窝,麦子窝要小点,只放五六粒种子就行,盖土浇粪。 秋分夜里还下了场小雨。 可把四婆给高兴的,她说:“秋分下雨麦子长得好,来年是个好年景。” 像俗语说的,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秋分有雨来年丰。秋分半晴又半阴,来年米价不相因。 第二天照旧是个晴天,那么一大块的地,一眼都望不到头,甚至宋大花还拉上她男人,来给两人帮忙,生怕种得太慢,以至于耽误了来年的丰收。 但饶是这样,还是弄了两三天才秋播完毕,连最后一茬肥都掏出来,全部上完,都累得够呛。 缓了一天才缓过来,还请宋大花一家吃了顿饭,用海货里的鱼干炖了汤,再剁了两只沙鸡炒块,放一把干辣子,炒的油汪汪,红辣辣的。加上大米跟黄米掺一起煮的杂饭,吃得人满嘴流油。 事后徐祯砍木头的手都在抖,他说:“再不种这老些麦子了。” “是啊,不种了,”姜青禾深深的表示赞同。 可等过些天,麦子从地里生出一片短绒的绿苗,那样贫瘠的土地上,麦苗齐齐整整的从地里蹿出头,一天天长高。 两人都没再说不种,两人懂了什么叫盼望,希望麦子能安稳越过寒冬,来年长满沉甸的谷粒。 在麦子刚蹿出绿苗不久,春山湾迎来了初雪。 第33章 烤红薯 初雪只下了薄薄一层, 树梢积了点雪,路上都没堆起来。 蔓蔓还没来得及激动,晌午又下了场小雨。 她搬了凳子坐在门前,惆怅地说:“雪泡汤了。” 徐祯伸手扔了几根柴进火堆里, 继续用钻刀磨杯筒, 他接了句, “还会下大雪的。” 然后积雪不化,整个山野白茫茫。 “蔓蔓你把门给关了,来试试这件夹夹,”姜青禾喊,她刚巧坐风口处裁衣裳, 风灌进来冷嗖嗖的。 “来了,”蔓蔓合上门, 拖着靠背小木椅, 一步一步挪过来。 天冷下来后, 姜青禾收拾出一堆冬末的厚衣裳, 又晾又晒。结果发现, 蔓蔓长高了,袖子短了一截, 衣服下摆连屁股都遮不住。 而且原先纽上扣子后, 两侧衣摆间稍显紧绷, 现在也松垮了下来。天天跟着哥姐出去外面混, 饭一吃完, 立马搁了筷子下凳要跑出去玩,瘦一些是正常的。 只不过衣裳还得再新做几件, 小孩长得快。 她把之前换到的细布裁了做里衬,耐脏的毛蓝布做外衣, 加上絮好的羊毛,缝成无袖的夹夹。 还买了一捆灰布,比照蔓蔓身量放大做了几件罩衣,长袖的,开口在后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