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眠春山 第17节 (第1/3页)
蔓蔓嘴唇上都是奶沫子,虽然比起牛奶来,羊奶的膻腥气更重,但甜滋滋柔滑的口感,让她觉得还想再来一碗。 她说:“姨姨煮的奶顶呱呱。” 都兰笑着摸摸她的脑袋,蔓蔓又指指那有一条缝的厚毡布,她问,“可以去找jiejie玩吗?” “可以去看看,”都兰多想meimei琪琪格有个玩伴,蔓蔓就拉着小草从厚毡布跑出去。 虎妮问,“娃咋还瞧着比以前更内秀了呢。” 早点都兰父母还在时,他们一家曾在春山湾住过两三年,跟四婆家是邻舍。 那时虎妮还没出嫁,都兰也才十岁,一晃那么多年过去,都兰没了父母,而虎妮也有了女儿。 虎妮还记得那时的琪琪格,比蔓蔓还爱玩,天天在旱柳树上爬上爬下,有匹特别俊秀的小马,她三岁就能骑着小马从东头跑到北海子。 如今牧草割了又长,草原上栖息的候鸟都换过一群,大家也早就长大。 都兰说:“额吉阿布没了,小马也没了,琪琪格就不爱说话了。” 她每天忙着挤奶割草,学着种青稞,准备过冬的酥油、奶皮子、奶渣,把牛羊粪晒干,要带十头羊放牧吃草,去盐碱地舔食盐粒。 等她冬天闲下来时,琪琪格也总是一个人待着,默不作声帮她忙,想到这都兰忍不住皱眉。 虎妮扯开话题,跟都兰叨唠番近况,说起自己的事情,两个人说话,姜青禾就悄悄退出去,走到蒙古包的后面。 蔓蔓蹲在旁边揪着牧草,小草挨着她,琪琪格蹲在另一边,看水泡子里的麻花鸭喝水。 蔓蔓愣是憋住了,一句话没跟琪琪格说,后面她跟姜青禾讲起,“是我要跟jiejie玩的,她可以不跟我玩的。” 后面蔓蔓和小草手牵手围着蒙古包跑了一圈,姜青禾就找了块空地坐下来,拔起几根芨芨草,随意编了个潦草的小马出来。 要进门时她递给琪琪格,用生疏的蒙语说:“走过当拉山。” 当拉山是蒙语里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 琪琪格这才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姜青禾发现小女孩有双很深邃的眼睛,像草原夏夜里的繁星。 姜青禾笑了笑,转身进屋,都兰说要张罗他们在这吃顿午饭再走。 虎妮说:“俺们带了,借你这搭个火。” 就没想要占都兰的便宜,虎妮一路上都说都兰在这草洼子讨生活不容易,这回说是要来剜青拾粪,其实也是想给她送点粗粮。 都兰很爽朗,“好啊,等额烧图拉嘎。” “啥叫图拉嘎?”虎妮拎着一袋荞面进来问。 姜青禾指指蒙古包中间那环铁架子,上面有几条支架能架锅的,“这叫图拉嘎,按我们的话来说叫火撑子。” 这玩意是早前蒙古族常用的锅架子,熟铁锻造的耐用,能移动带着又方便。用它在蒙古包生火即使没有烟囱,烟也能从穹顶飘出去。 都兰盯着她看,端起铸铁锅放到火撑子上,问姜青禾,“你会说蒙语?” “会一点,”姜青禾给她递火绒,蹲在边上说:“你听过,铜布、勺子、西纳哈,一口气说了三种话吗?” 都兰点头,贺旗镇地处边陲,大大小小的游牧民族混杂,其中汉民、蒙民、藏民人数最多。 铜布是藏语里勺子的意思,而西纳哈是蒙语里用词的勺子,在这里生活的人或多或少都能说几句蒙、藏话。 姜青禾也能比较熟练使用这两种少数民族语言,她大学的室友有两个蒙古来的,一个藏族,她学了四年怎么也能有点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