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_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3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304节 (第2/2页)

答卷之时正与关某置气,故而,答卷中多少有些搪塞、胡闹,望孔明不要介意!”

    通篇洋洋洒洒数百字。

    多是关羽对诸葛亮的称颂。

    然而,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最后一句……关公为其子云旗开脱的那一句。

    ——“云旗如此答卷中多少有些搪塞、胡闹,望孔明不要介意!”

    这……

    读到这里时,诸葛亮微微顿足。

    他惊讶,这是关羽能说出来的话么?

    关羽一生高傲,纵是此前与诸葛亮信件往来,其中字里行间写满的是“趾高气昂”四个大字,就连诸葛亮都得放低身段。

    可这一封信,他的姿态摆的好低啊。

    诸葛亮无法想象……

    究竟这位关四公子,让云长何等器重,才能写出这样一封“谦逊”到骨髓里的信。

    没有骄傲、没有自负,这样的关公,让诸葛亮安心,也放心哪!

    除此之外,这关麟关云旗让诸葛亮更添得了无限好奇。

    杨仪提醒道,“诸葛军师看过关将军书信,接下来,不妨看看云旗公子的答卷……”

    听到这儿,诸葛亮跪坐回了案几前,他轻轻的摆了摆手。

    淡淡的朝着杨仪道。

    ——“考卷是死的,仅仅从考题处去评判一个人也是片面的,威公,我倒是很好奇……你对这位关麟公子的评价,说说吧。”

    诸葛亮又主动为杨仪斟了一盏茶,推到了他的面前。

    这……

    杨仪微微一怔,他回忆起在荆州与关羽分别时的画面。

    那时的关羽说。“不怕杨尚书见笑,吾儿一封胡闹的答卷,势必会让孔明觉得,此子轻浮!然……关某的儿子,自己最是清楚,云旗绝不是轻浮,只是他太像关某了……像关某一样孤傲,像关某一样执拗。”

    而杨仪的回答是,“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下官羡慕云旗公子,下官也羡慕关公啊。”

    是啊……

    如此璞玉,杨仪如何会看不到它的光泽呢?

    当即,杨仪的眼眸闪烁,“军师当真要听?”

    “当真。”

    “那军师是先听这位云旗公子聪慧、机敏的一面呢?还是听其……叛逆、胡闹的一面?”

    “先从胡闹、叛逆的说起吧。”诸葛亮轻抿了一口茶。

    杨仪则不假思索的提起了“第一封答卷”,他则侃侃而谈。

    “若说这胡闹的一面,这一封答卷中可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是这一封答卷,惹得父子之间剑拔弩张,甚至惹得云旗公子对关公‘言辞激烈’,所谓‘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这些话可都不好听啊!”

    说着话,杨仪已经替诸葛亮展开了这第一封答卷。

    而诸葛亮还在惊讶。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云长竟纵容此子能说到这一步么?』

    诸葛亮正想去一睹这位“云旗公子”胡闹叛逆的一面。

    就在这时……

    “——报。”

    一名侍卫禀报道:“禀军师,门外有荆州使者求见军师?”

    唔……

    诸葛亮抬眸,很明显他有些意外。

    ——『威公刚到蜀中就赶来这边,怎么会还有荆州使者呢?』

    “可问清楚身份了?能确定是荆州使者么?”

    诸葛亮轻声回了句。

    “能,有关公的信令。”侍卫如实道:“倒是这使者说,他是来追杨尚书的,说是要追回关公的一封亲笔信。”

    唔……

    此言一出,不只是诸葛亮,杨仪也是大惊失色。

    关公的亲笔信?怎么突然要追回呢?

    杨仪琢磨着。

    ——『难道是这云旗公子又惹得关公震怒?关公不打算为他求情了么?这……不会呀!』

    杨仪摇了摇头。

    关公对云旗公子的那份“情”,杨仪是深刻感受到的,说是恨之切,所以爱之深一点都不夸张。

    怎么会?

    诸葛亮也有些意外……当即招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