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87节 (第2/2页)
说,可突然间,关羽心头忍不住去想。 这臭小子? 现在在长沙可好? 那张仲景,他到底救下了没有? 这个想法一经出现,莫名的,关羽的心头、脑门,悉数被这个儿子给占据了。 一时间,关羽满满想的都是他在干嘛? 他该不会又惹出了什么祸事了吧? …… …… 长沙郡,馆驿外的一方枯井中,尤自传出诸葛恪那沙哑的声音。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依旧是《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依旧是声嘶力竭的呐喊,传到整个驿馆到处都是回音。 诸葛恪依旧想用这样的方式劝关麟悬崖勒马。 他几乎喊了一夜,几近声嘶力竭…… 就在这时,一封关麟的信笺顺着绳索落入其中。 诸葛恪愤怒的取下信笺,迅速的展开。 这是一篇文章。 一篇名为《原道》的文章。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这…… 坐井观天么? 明明诸葛恪知道,这是关麟写的,他应该带着无限的批判眼光去看,去评,去贬。 可莫名的,这些文字映入眼帘,他竟全部都看进去了。 甚至于……看着看着,就出了一身冷汗。 ——醍醐灌顶! 也难怪…… 关麟默写的是唐朝时期韩愈的一篇文章《原道》,这文章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阐述的便是何为“仁”?何为圣贤? 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读了一遍,诸葛恪只感觉这一篇文章,太过博大精深,比这个时代所有的文章都更有前瞻性,都更发人深省。 乃至于只读了一遍,他竟然没有读懂。 诸葛恪是一个执着的人,他忍不住再去读,再去品…… 明明知道关麟这样的“性格的人”,他写出的文章一定通篇都是歪理。 可不知道为何,这些“歪理”,诸葛恪一句也无法反驳! ——无力反驳呀! 而读了第二遍,诸葛恪的感悟是,他看懂了,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君子博爱,小人薄爱。” ——“君子修身养心正其心,小人修身养心行必歪。” 他心里嘀咕着,关麟不是知道这些么? 那他还……还做出那等欺压良善,损害父亲名声,亲者痛、而仇者快的小人行径? 这是为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 诸葛恪又读了一遍。 恰恰是这一遍,他仿佛突然间悟了,他感悟出了一个大道理。 ——当,自己世界中的道,和世人的公认的道相违背的时候。 ——个人是无法和公认匹敌的! 所以…… 根本就没有什么君子,也没有什么小人,只是行为不一样了,观念不一样罢了! 正所谓…… ——小人成为君子口中的小人; ——小人成为小人口中的君子; ——君子成为小人口中的小人。 ——君子成为君子口中的君子! 是非善恶,并不是出自自己的行为,也不是正义与谢尔,而是在于……评判他人的这个人,整个人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诸葛恪是绝顶聪明的,而读到这儿,他已经彻底悟了,大彻大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