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57节 (第2/2页)
他都尚未收到。 等他赶来主持大局,势危矣! 这…… 好一个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的时刻啊。 “鸣钟击鼓,召集所有将军、幕僚来衙署议事!” 沉睡的襄阳城,忽然间响起一阵铿锵刺耳的钟声。 一个刚刚败退回来,面色尤有些狼狈的将军,正在退往城中,突然听到这钟声,不由得抬头。 一旁的甲士问道:“文将军……这是满府君。” “嘘……”这将军比出一个食指,他小声提醒道:“莫声张,如今……那关羽在江夏,他不知我在襄樊,而这……是我胜他唯一的机会!” …… …… 一幅巨大的舆图挂起。 上面标记了几个点,襄阳、樊城、文聘沔口大营。 而在这中间,还有四处,其中三处呈犄角之势,是关羽设下的兵营。 最靠近沔口的是中军,西侧靠近襄樊的是关家军囤积军械之所,靠近江夏以南的则是关家军囤积粮草之所。 除了这三处外,还剩下一处标记点,则是‘伏虎山’、‘卓刀泉’那石碑附近,停靠关家军船舶的地方。 今晚,关羽特地召集一众军官议事。 关平、关兴、关银屏、关索都齐聚于此。 倒是,因为被军务耽搁关羽与周仓还没赶来。 白日里打了胜仗,一干关家子女的心情都不错,趁着父亲没来。 纷纷聊起一些有趣的话题。 “也不知道,‘伏虎山’、‘卓刀泉’的答案,四弟能否答出来……” 关银屏掰着手指头,不由得想到关麟那边。 今日,她也上战场了,指挥着手下一百连弩手,从侧翼发出连弩,中距离重创了文聘的兵马,击乱了其阵型,为父亲关羽的突袭创造了条件。 志得意满之余,她开始畅想。 若是四弟能回答出那‘伏虎山’、‘卓刀泉’的答案。 父亲就会给她加兵一千。 那她就可以指挥一千连弩手,自然,于战场上是无往而不利。 “三姐既已选了四哥,那何必多虑?”关索对四哥关麟,那素来是怀揣着满满的信心,他笑着道:“这荆州的事儿,就没有四哥不知道的,倒是……” 因为大捷,大家伙儿都颇为高兴,关索就朝关兴开起了玩笑。 “倒是二哥,倘若二哥输了,一千兵可拿不出来……到时候,去后勤做一年军需官,怕是要把二哥给憋坏了。” “莫高兴的太早,等四弟答对了再说吧!” 关兴一如既往的板着脸,就跟关羽一样。 一干儿子中,就数关兴是最像关羽的儿子! 还是关平感慨道:“往返此间,多有驿馆,飞鸽更替十分迅捷,一日之内,信笺就能传到长沙……算算时辰,今夜……差不多四弟就能收到了。就是不知他收到后是一筹莫展呢?还是……对答如流!” “大哥希望是哪个呢?”关银屏饶有兴致的问。 “我嘛……”如今的关平也是三十五岁的人了,相比较这些年轻的弟弟meimei们,他更沉稳许多,他看看关银屏、关索,“我自然希望四弟能答出来了……” 说到这儿,他不忘看看关兴,“当然,为兄也不想自己与二弟输……” “输了就输了呗,那怕什么?”关索连忙道:“不就是去后勤军中做军需官么?四哥跟我讲,当年平叛黄巾时,那曹cao也是从军需官做起的!” 关兴打断道:“明明是骑都尉,你却说军需官。” 关索直接解释。“那是因为,起初的将军皇甫嵩看不上曹cao,觉得他是靠裙带关系才当上这骑都尉的,直接打发他去后勤做军需官了!” “倒是这后勤‘军需’最是锻炼人,四哥讲,大到记录军备物资,从国库接收多少?每天发放多少?还需要多少?整个训练其间还有多少天?先头、后勤部队发送粮食需要提前多少天。小到,各个兵勇的赏赐,每日两餐吃些什么?都要亲力亲为……乃至于,所有账目每天需早晚两次报备军司马,以便将军掌握具体的情况。” 关索说了一大堆。 关兴不以为意,他一向看不起那些后勤运输的。 关平却有些惊喜,“五弟……这些当真是四弟告诉你的?” “是啊……”关索仿佛被打开了话匣子,“四哥还说,军需官的话,最累人的还不是这些收发粮草的杂务,而是各个兵工厂运送军械的时间,根本就无法保证。” “有的时候,刚刚睡着,军械就送来了,军需官就要第一时间清点,往往很难睡的踏实,还有战场上如何运粮?如何隐藏运粮队的行踪?如何在前线战事溃败时?最大程度的保全粮草辎重,这些都是大文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