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37节 (第1/2页)
突然诸葛瑾有些后悔了,他后悔带诸葛恪去了那次江陵,若没有那次的失利,若没有洪七公的搅局,如此出色的儿子,定……定会留在东吴吧? 他……他也必定能成长为东吴的一方肱骨吧? 可现在,因为一个“洪七公”,这块“蓝田美玉”已经与他诸葛瑾,与东吴渐行渐远了! 莫名的,诸葛瑾生出了一丝担忧。 这是对东吴的,对这次计划的深深的担忧。 “吾儿会把这个告诉那关云长么?” 这个…… 果然,诸葛恪迟疑了一下,他迅速的摇了摇头。 “孩儿不会!” “你乃诸葛孔明之子?帮那关云长本无可厚非?为何不说呢?” 诸葛瑾有些惊讶。 诸葛恪却是摇头,“因为,孩儿纵看穿此局,却破解不了此局,何必自取其辱?何况……” “何况什么?” “何况孩儿也想看看,荆州是如何应对的?孩儿笃定,如此困局,那‘洪七公’定然会出手!如果是他,或许就能扭转乾坤!” 说出这番话时,诸葛恪的眼眸中含光,那是一抹无比期待的光芒。 ——『又是……洪七公么?』 看着儿子这满是期翼的眼神,刹那间,诸葛瑾突然就悟了。 …… …… “云长啊云长,总算这筑新城的钱是凑出来了。”看到,身着崭新衣衫的关羽,糜芳突然像是十分的兴奋。 倒是这一抹兴奋,让关羽与马良有些意外。 两人彼此互视…… 透过目光交汇,像是在感慨,这位“靠关系上位”的国舅爷,何时有这般“点石成金”的能耐了? 要知道,筑新城不是修缮城池,所需的开销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动辄几十万金……这对任何一个诸侯,都不是说说而已。 也正是因此,此前糜芳屡屡躲着关羽,三缄其口,但关羽却丝毫不介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都谁知道。 钱的事儿,强迫不来。 可现在…… “子方,你莫要激动,慢慢说,慢慢说……”关羽示意糜芳坐下。 于是,三人分坐在竹席。 “我详细算过了……”糜芳迫不及待的张口:“长沙郡与江陵城筑造新城,共计需要四十五万金,府库中钱粮折合下来也不过三十万金!” “关公此次北伐,保守估算也得消耗十五万金的粮食,所剩十五万金也粮草只够明年秋收前将士们的开销,还得防范明年万一是个灾年,故而……这筑城的话,节流是不行了,只能开源。” 糜芳说的……像模像样! 关羽一时间还有几分佩服这个靠“关系”上位的江陵太守。 马良则连忙开口道:“倒是不知道,子方的这笔钱是从何处凑来?这可解了关公的燃眉之急了!” 听到这儿,关羽取过茶盏,缓缓饮了一口,打算好好听糜芳是如何“点石成金”的故事。 却见糜芳颇为激动,他豁然起身,当即讲述了起来。 “原本,我也是苦于无门……可琢磨着,关公北伐的粮食不能断,将士们的俸禄不能少,筑新城的钱又颇为庞大?那钱从何来?正直我愁眉不展之时,有一人寻到了我,他告诉我……他愿意拿出四十五万钱顶囊相助……我这一听,可不就高兴坏了嘛!” 茶水还在关羽的口中,关羽微微侧目,心里嘀咕着。 ——『这是谁呀?』 ——『如此慷慨解囊,得给他建一座功德碑!』 一时间,关羽还满是期待。 马良则连忙问:“子方就别卖关子了,究竟是何人呢?” “此人不是外人。”糜芳直接道:“就是云长的四子云旗啊……整个江陵城,除他之外,还有谁能拿出这么多钱?” 呃…… 此言一出,马良感觉喉咙一紧。 关羽却是“噗”的一声,宛若鲸豚喷水一般,口中的茶一股脑的喷了出来。 连带着“咳咳咳……咳咳咳……”关羽咳声不止。 他一边拍着胸脯,一边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