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12节 (第1/2页)
就是在后世,清代孙鼎仪所著《张仲景传》中,也认为……那支持曹cao,起兵反抗刘表的长沙太守张羡,就是张仲景本景。 理由是张仲景之名,仲为第二之意,景则是景仰之意,与“羡”字之意相同,况且两人都在这个时期做过长沙太守。 故而,别说后世,就是当世人…… 也会疑惑,这位“医圣”张仲景,多半就是张羡本人吧? 只不过…… 事实上,这俩人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甚至同族都不是。 黄承彦一摆手,语气笃定,“张羡可不是张仲景,张羡的坟头都一丈高了,就葬在长沙那‘马栏山’上!” 别看黄承彦隐居,可作为荆州的名士,关系网遍布荆州。 在这片土地上,但凡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没有他不认识的。 而这位写出《伤寒杂病论》的“医圣”,本名张机,绝非张羡,字仲景。 因为任长沙太守时,每月初一、十五开公堂坐诊,为穷苦百姓医治病症,被广为流传。 这便是“堂”的来历。 甚至,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里治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 这些医生若自己开设药店也通通取名为“xx堂”,碧如“同仁‘堂’大药房”! 当然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黄承彦提起张仲景时,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变得十分难看。 张飞则疑惑了,他拍拍脑门。 “既这张仲景不是张羡,那自也说不上亲那曹cao,如此说来?俺有什么请不到的?他若是不识抬举,俺就是绑也把他绑到成都去,活人总不能被尿给憋死了吧?” 不等张飞把话讲完。 黄承彦摆摆手,惋惜道:“你倒是能把他绑过去,只不过,到成都,就只剩下个死透了的神医了!” “啥?”张飞一惊,“难道,这张仲景的坟头也一丈高了呀?” “这倒不是……”黄承彦语声如冰,寒意彻骨,宛若是想到了一件无比痛惜的事儿。 过得片刻,他方才轻声道:“那张仲景病卧在床已有一年之久,他患上了‘重度伤寒’,怕是……” “这不对呀!”张飞连忙打断道:“《伤寒杂病论》不是他写的吗?” 此言一出。 黄承彦的脸色更加难看,他站起身来,刚向外迈出步子,又忍不住停住。 他抬起头望着房梁,目中无限惋惜…… 当世之中,能让黄承彦佩服的人不多。 论起来,脑子里装着“数之不尽”、“奇思妙想”、“发明创造”的关麟算是一个; 女婿诸葛孔明算是一个; 至于刘备、曹cao之流……至多只能算是半个。 除此之外,还剩一个,便是这位用一生的经验与阅历谱写出《伤寒杂病论》,却自己因为大量的试药而深陷重度伤寒的张仲景。 这已经不是惺惺相惜的问题了,张仲景的病状,让黄承彦哀婉痛惜! 这是整个大汉“杏林”的损失啊! 呼…… 想到这儿,黄承彦喃喃开口,只留下七个字—— ——“医者不能自医啊!” 听到这儿,张飞挠着头。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脑回路,他大概听懂了黄承彦的意思。 那么…… 现在的局面就很明朗了。 法正是秋后晒太阳——早晚要凉! 张仲景嘛,则是秋天里的第一杯奶酒——早晚也要凉! ——迟早也要黄! 这就尴尬了。 刘备让张飞来求医,现在倒好,这神医自己都快“嘎”了。 完犊子了! 这事儿,不彻底……完犊子了么? …… …… 长沙郡,捞刀河畔。 一处不起眼的农舍,院落中,一个四十岁的妇人正在抚琴。 尽管岁月的痕迹作用在这妇人的脸上,平添出了许多细纹…… 可这些,依旧无法遮掩,她那绝美的身子,与面颊上的“风韵”…… 这把年纪,尤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