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08节 (第1/2页)
只是在用行动在表达着他的善意。 他不说话,李邈也不说话。 他给李邈治伤,李邈就任凭他治,大有一副……破罐子破摔,贱命一条,爱咋咋地的感觉。 不过…… 此刻,听到这两句词,李邈谨慎了起来。 他不由得回想起,昔日……他决定“踏上这刀山”后。 他将关麟约到一处四寂无人之所。 然后……关麟对他进行了一番重重的叮咛与嘱咐。 “曹cao生性多疑,想要获得他的信任,难如登天,想要利用他挑拨起曹魏的纷争,那绝无可能,所以……能选择的人唯独是曹cao的公子。” “曹丕阴狠,城府极深,表面上做出一副忠汉的模样,背地里比谁都想要篡汉。偏偏他忠汉的表象下,引得……无论是颍川氏族、河北氏族,均鼎力相助。若曹cao薨,曹丕继位,想要引起各氏族的纷争,想要挑拨宗室的内斗,难如登天……而曹彰有勇无谋,野心勃勃,很容易被人利用!助其争世子难度极大,且不易掌控!所以,我们能选的人唯有曹植。” 关麟说这番话,是基于曹丕用“九品中正制”笼络世家大族,从而称帝这个事实。 从曹魏的角度来说,九品中正制从长远看,促成了三家归晋,促成了司马家氏族王朝的建立,是一步“弊大于利”的棋。 但从近来看,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的确……短暂的使得曹丕获得了氏族广泛的支持。 使得,曹魏在对抗蜀国、吴国时,能够得到世家大族源源不断的助力。 这点……对现如今的“孙刘联盟”太致命了。 关麟要做的,就是把这蹚水彻底搅浑…… 让以颍川氏族为首的豫州氏族与北方氏族对立。 让以曹丕为首的宗室与曹植为首的宗氏剑拔弩张。 曹魏越乱,蜀汉才越有机会。 曹魏越早乱,蜀汉的机会……才会来的愈发的凶猛! 说到底,蜀汉就这么一波人,青黄不接的问题,不是他一个关麟能够从根本解决,就算两个矿打九个矿,拖下去,关麟熬不起! 而李邈,他对关麟的话自是奉若神明。 他只问,“那等我到北境后,该如何加入到曹植的阵营!” 关麟的回答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于是,关麟就向他提出了许多名字。 比如“杨修”,比如“吴质”,比如“刘桢”,比如“司马懿”,比如“丁仪”……这些人,都可以作为他进入曹丕、曹植阵营的敲门砖。 换句话说,其实未必一定要加入曹植阵营,加入了曹丕阵营,从中作祟,反而更容易把这蹚水搅浑。 也正是因为关麟的话,此后……李邈格外留意他提到的这几个人。 比如,这些人的文章、这些人的辞赋,如今的李邈已经是如数家珍。 甚至,不只是他们,就连曹cao,就连曹丕、曹植的诗词,李邈亦是倒背如流,又经过关麟的讲解与特殊训练,如今李邈的鉴赏能力,可见一斑! 此刻…… 刘桢一开口,李邈就道出,这是刘桢的词…… “阁下认识刘桢?”刘桢一下子警惕了起来,连忙问道。 “哈哈哈……”李邈笑了。“读过他几首辞赋而已。” “那先生觉得,刘桢此人如何?”刘桢接着问。 李邈摇了摇头,直接评价:“思健功圆,清新刚劲,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二等……二等货色!” 李邈说刘桢是二等货色,刘桢反倒是放下了那颗警惕的心。 他反问:“那何人堪为一等?” 李邈顿了一下,“荆州、巴蜀,无人辞赋可堪一等!” “那东吴呢?” “东吴人?滨海蛮夷之地,岂知何为诗词,何为辞赋?所做,不过是小儿传唱的童谣罢了!哈哈哈……”李邈又一次表现出了他持才傲物、喷子本色。 一句话,把蜀汉、把东吴的文人得罪了个遍! “那……北方可有?”刘桢试着问。 见吊足了对方的胃口,李邈故弄玄虚起来,“身居江陵,北方的事儿,如何说?” “哈哈……”刘桢笑了,“那刘备罢黜先生时,那关家父子折辱先生时,可曾想过,先生会不敢提北方之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