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9节 (第2/3页)
调整话筒线,听到后立刻停了动作,紧张地转头看过去。 而与此同时,几名外交官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相同的疑问。 “发生什么事?为什么突然不走了?” 这种临时停车实在太反常。 左渔迅速做出反应,回到车上,支起设备,调试信号,准备与他卫星连线确认情况。 视野所及的范围内,烈日炙烤着大地,沙漠的热浪扭曲着空气。许肆周下车后,往前走了好几十米,蹲下身仔细查看地面,手指轻轻拨开覆盖的沙尘,似乎在确认什么。 他在原地停留了好一会儿,终于站起身来,接通电话,低沉的嗓音透出一丝紧张,语气谨慎:“前方可能有雷区,前进中断。” “什么?雷区?”车内的男记者闻言愣了一下,脸色变得严肃。他迅速转头看向左渔,眼神中透出一丝不安。 左渔还没来得及说话,另一名战地女记者率先出来解释:“很可能是反叛军埋的雷。” “今年这个dt军用机场两度易主,年初是由反叛军控制的,但后来二月底,这里再次被政府军反攻回来,所以这片雷区很可能是反叛军布下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御政府军的地面进攻。” “没错。”许肆周声音低沉,认可了女记者的说法。 他依旧保持着理智,迅速布置任务:“现在绕路已经来不及了,马上跟当地的政府军取得联系,了解雷区的具体范围和安全通道。” “我立刻办。”左渔维持着通话,迅速拨通二线。 另一边,许肆周拿出地图,铺在车前盖上,嘴里咬着笔盖,标记出可能的危险区域。 没多久,政府军那边传回消息,他们手头上只有一张雷区分布图,但这张图只显示了大概的雷区范围,未必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我们只能提供雷区的粗略位置,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地雷都被标记了出来。”政府军的通讯员在电话中说道,“或者我们可以派出扫雷专家,进一步去勘查,但这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左渔刚想进一步细问,许肆周突然出声。 “你问他们这是不是一片反坦克雷区?” 许肆周看了发来的雷区分布图,迅速在地图上圈出一条可能的路线。 他刚才检查过现场,初步判断这批地雷很可能是反坦克地雷,专门针对重型车辆,以及装甲车。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好办了。 反叛军布下这片地雷,目的是为了防御大规模的坦克进攻,因此布雷的重点,会落在宽阔的道路以及主要的进攻路线上,而那些边缘的险要地形,则会让机枪手来负责把守,以确保敌人无法从这些较为隐蔽的区域进行突围。 但重型装甲车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机动性差,不可能在险峻的沙丘边缘地带进行有效的移动和作战。 这就意味着,那些崎岖难行的道路,就是他们今天的突破口。 只要车队避开平原,贴着沙丘边缘行进,就有很大概率避开雷区。 “是的,你说得没错,敌人埋的就是反坦克地雷。”通讯员在电话中确认了许肆周的猜测。 “触发重量多少?” “大于180公斤。” “行,我知道了。” 得到回复,许肆周看了一眼手表,时间紧迫。他迅速整理好地图,一双军靴踩在黄沙上,走到车前拿起对讲机,对队员们下达指令:“全体都有,集合!” 他需要队员们在短时间内想办法扎出数个沙袋。 这些沙袋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车辆本身的重量,还能用作最后一层防护,万一真触发地雷,也能勉强充当掩体,起到爆炸缓冲的作用。 队员们迅速反应,拿起工具开始在周围挖掘沙子,不到五分钟,整辆皮卡被沙包塞得严严实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