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节 (第1/2页)
有人在让他节哀,有人在痛哭流涕,还有人问他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平静地发出命令,让大军重新启程,驶入了苍穹深处。 苍穹上,仍有一道道金色的字迹在浮现,如烟花绽放,在最璀璨的尽头盛开出了阳光,似痛极的余烬之中蜕变出的新生。 今日,又是一个霜晴日。 ……. 经历了无比漫长的路途之后。 于谦收拢余部,带人回到了浙东庆元府。 这里虽然还处在平虏军的控制下,但根本无险可据,完全不是一个适合坚守的阵地。 从前元军南下灭宋时,攻下这里,只用了不到三日。 于谦在深思熟虑后,决定移师北上,仗着波涛汹涌和地势之利,与元军周旋。 临走前,他告知庆元全城百姓,时局危矣,敌军将至,有意随他们撤退者可随行。 城中百姓闻言,十室去之七八。 留下的二三成,实在是故土难离,或者根本无法行动之人。 这日,谢翱清点完军需,过来问于谦:“城中囤积着大量粮草器械带不走,怎么处理?” 于谦想了想:“就放在那里不动。” 谢翱大惊:“东西留在这里,等敌人打入城,岂不是平白资敌?莫如一把火烧了!” 于谦静默了片刻:“资敌便资敌吧。” “若放火烧之,元军进来一无所获,必定恼怒,转而进犯勒索城中百姓。还有许多人都留在这里,无法随我们离去。” 谢翱叹了口气:“好。” 天幕上。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 【北齐神武帝高欢】:唉,不应该把东西留下的。 【北齐神武帝高欢】:张珪在临安城中被困日久,粮草所剩不多。加上现在也不是收获季,于谦若一把火烧了粮仓,至少能阻挡一阵元兵进攻的步伐。 【北齐神武帝高欢】:至于城中百姓,反正都救走七八成了,剩下的不幸死去,只能说时也命也,大不了日后再打回来给他们复仇就是了。 【魏武帝曹cao】:孤同意高欢所说。 【魏武帝曹cao】:慈不掌兵! 【燕成武帝慕容垂】:于谦,你现在回去放火还来得及! 【宋仁宗赵祯】:离谱,上面这都是些什么人呐。 【宋仁宗赵祯】:合着死的不是你们家百姓,你当然毫无感觉! 【秦孝公嬴渠梁】:于谦这么做,从战略上来说确有不妥。 【秦孝公嬴渠梁】:但把本王换到他的位置,本王也会做出一样的抉择。 【武悼天王冉闵】:孤也一样! 【唐玄宗李隆基】:所以,这就是冉闵你把粮食全分给百姓,结果自己没军粮了,突围不成功被乱军杀死的原因所在? 【武悼天王冉闵】:??? 【周世宗柴荣】:对于于谦的人格,朕表示万分敬佩。 【周世宗柴荣】:但对于平虏军的未来,朕并不是很看好。 【唐太宗李世民】:主帅文天祥都死了,宋都亡了三年多了,平虏军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吗。。。 【宋孝宗赵瑗】:不管了。 【宋孝宗赵瑗】:反正相信于谦,于谦一定可以创造奇迹的。 【魏武帝曹cao】:这个赵瑗,真是于谦的脑残粉了,朱祁钰都没你敢吹。 【景泰皇帝朱祁钰】:??? 【景泰皇帝朱祁钰】:曹孟德,你不要挑拨朕和廷益之间的关系! 【景泰皇帝朱祁钰】:@于谦,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朕永远相信你。 于谦从天幕中收回目光,转头望向整装列队的平虏军,神色只余下了一片肃然。 “随我启程,北上京口!” 京口不仅是大运河的顶端,长江防线上最险要的重镇之一,也是宋武帝刘裕起兵的龙兴之地。 为了打下这处军事重镇,于谦在广陵一带布下疑兵,作大举之势,调走了一部分京口守军,并迅速占领了一座居高临下、悬临江中的浮山。 浮山之前,有一条入城的必经之路,堤坝极为狭窄,只能容忍数人并肩通过。 待守军回援时,众人纷纷从山上连射弓弩,喷发火器,将这支元人队伍纷纷逼入江中,而后换上对方衣衫,乔装打扮,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入城中,诱杀城主,夺下城池。 接下来的日子,于谦坚壁清野,据险固守。 并效仿当年焦山一战的旧事,横江布下无数铁锁拦截,搁置江心石台若干,阻断元军的进攻。 每日江上白浪翻涌,炮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