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节 (第4/4页)
“缘分之事暂且不提!”王文佐虽然知道琦玉皇女的行为并不违背当时倭人的习俗,但心里还是有些吃不消:“皇女贸然来访,不知有何贵干呀!” “无他,欲借大唐之力,诛杀葛城而已!”琦玉皇女不愧为女中豪杰,前一秒还在说缘分之事,下一秒就说取人性命。王文佐微微一笑:“您说的葛城是中大兄皇子吧?这恐怕非我力所能及了!” “我与你都力所不能及,但若是合力一处,便取此贼之首了!”琦玉皇女笑道:“而且只要中大兄皇子在位,你们就别想得到扶余丰璋!” “哦?这是为何?扶余丰璋对于中大兄皇子就这么重要吗?” “扶余丰璋从百济逃回来时,带回了上万人,安培比罗夫又是国中名将,中大兄皇子若是交出扶余丰璋,就一下子开罪了安培比罗夫,又失去了这万余人,他损失不起的!” “这只是皇女的一面之词!”王文佐笑道:“扶余丰璋虽然重要,但比起大唐来,我相信中大兄皇子还是能够明白轻重的!” “使臣若是不信,那就等等看吧!”琦玉皇女笑道:“到了那个时候您再来天照神宫找我也不迟!” “也好!”王文佐也不想把话说死:“若是当真如皇女所说,那自然会来叨扰皇女!” 第387章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两人说到这里,各自的底牌都已经亮出不少,虽然还没有完全知晓对方心中所想,但已经知道各自是友非敌,气氛自然活络了不少。王文佐让桑丘取来瓷器、绸缎、茶叶、药物作为赠礼,琦玉皇女十分高兴的收下,笑道:“你们唐人的这些货物当真好得很,只可惜能到这里实在是太少了,就连我们这些皇族,也不是经常能看到!” “是呀!中国自魏晋以来战乱频繁,致使外夷多事,商旅裹足,货物不通。不过自本朝太宗皇帝继位以来,中华兴盛,外夷臣服,想必将来皇女也应该可以看到更多大唐的货物了!” “哦?”琦玉皇女露出狡黠的笑容:“听使臣的意思,贵国该不会要对吾国讨伐了吧?” “皇女!”王文佐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唐倭两国本无冤仇,之所以刀兵相连是为了什么?用不着我多说什么吧?” “葛城出兵百济确有不是之处,但百济也不是大唐疆土,更不要说吾国出兵也是受鬼室福信邀请而来,扶余丰璋更是百济国王室苗裔,这件事恐怕也不能只怪在吾国一家头上吧?”琦玉皇女笑道。 “两国间之是非曲直,岂是你我之间舌辩能有个结果的?”王文佐笑了笑:“再说吾国天子若是以为此事之曲只在贵国一家,那今日来的就不是通好之使者,而是遮海之巨舰了!” 王文佐这番话答的颇为巧妙,他一方面拒绝继续口舌之辩,以免交谈变成毫无意义的相互指责攻击,另一方面用唐朝在赢得白江口大胜之后主动派出使者通好这一事实向琦玉皇女证明己方对倭国的本土并无野心,以确保双方接下来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若是如使臣所言,那自然是最好了!”琦玉皇女眼睛一亮,旋即笑道:“不过人心多变,今日也许贵国并无侵犯之意,但将来呢?妾身焉知贵国吞并百济、新罗、高句丽之后会不会对吾国出兵呢?须知贵国有句话:“及得陇又望蜀”呀!” “皇女这番话说的有理,不过若是在下告诉您我大唐以礼仪立国,不取非分之地,不灭无罪之国,即便将来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皆为吾大唐之郡县,只要贵国依照礼仪而行,两国之间便不会再起刀兵,皇女您相信吗?” 琦玉皇女嘴角微微上翘,笑了起来,她摇了摇头:“我很想说相信,但却说不出来。” “那就是不信了?这就对了,若是我与皇女易地而处,我也不会信!”王文佐笑道。说到这里,两人相视,皆会心一笑。 “王使臣当真是一位妙人儿!”琦玉皇女笑道:“此番能够与使臣相识,也算是一番缘分。妾身天照大神庙中的巫舞虽然不及上国礼乐,但也有几分妙处,使臣务必前来一观。” “多谢皇女相邀,王某记住了!”王文佐躬身谢道,琦玉皇女是聪明人,王文佐方才那番话便是说任何协议合约都不是永远有效的,是要和当时的形势一起看的。唐国现在的确并无对倭国本土的野心,但如果形势发生了变化,比如唐国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都消灭了,变成唐国的郡县,那就很难说了,不能用未来两国可能发生战争来否定唐国现在达成合约的诚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