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0章 (第1/2页)
如果只是昌平大长公主坐镇番禺,君长们也不必慌到这个地步。然而现在不仅是有昌平大长公主的亲兵驻在番禺的王宫,更是加了卫青的援军,长沙国与闽中郡的驻军,总计超过十一万人。 这个数字搁在汉初的南征不算碾压优势,但是桂林的秦军不动,赵佗的子孙就只能靠自己的亲兵,以及墙头的南越君长。 “阁下还是听我一劝句。”桂林王的使者瞧出对方的态度已有松懈,于是对其趁热打铁:“很多事情瞧着没有三斤重,可是上了铁称一打,一千斤都平不了账。” “……” “您也是做一部之长的,何不能与大汉的皇帝感同身受。” 一旁的青年不耐烦道:“一个越人,一个汉人,怎么做到感同身受。” 年老的君长终于听懂使者的言下之意,忍不住为愚蠢的族人拍出脑里的清澈积水:“你猜大汉有没有和你一样的民族主义者?” 对方的表情微微一愣,细思极恐到手臂的寒毛微微竖起。 大汉的体量远超南越。如果南越有一不想并入大汉的民族主义者,那么在大汉的地盘上也有不想温和吞并南越地的极端主义者。 “现在是有陛下压着,所以还没爆发冲突。”桂林王的使者也是恨铁不成钢道:“你猜除了思想层面,民间是否有在针对南越之人?” “关中可以定下论调,但关中无法盯着每个歧视越人的大汉子民。” 以前是有勋贵想搞以夷制夷的平衡之策,觉得越人吃苦耐劳,而且不似大汉的子民有法保证人身权力。 起初他们确实靠着越人获得商业乃至政治的成功,但是随着汉地的越人疯狂增长,开始抱团并形成可怕的政治势力,这群勋贵便展示了什么叫笑容从脸上消失。 底层的越人想当小吏,高层的越人可不会对百石之吏产生兴趣。 他们想要封侯拜相,位列彻侯。 这不是挖勋贵的根吗? 简直是倒反天罡。 一时间,以夷制夷的西汉勋贵与听到移民想建一个法兰西斯坦的高卢老爷产生共鸣——坏了,这是冲我来的。 更糟糕的是寒门的骄子从中看到了上位之机,借此拉拢底层的汉吏并架空不知民间疾苦的贵族老爷。 勋贵可以不管黔首,但是不能不管干活的基层汉吏。 这群汉吏犹如欧美的中产阶级,向上很难,但是打回黔首的原形非常简单,所以他们比谁都怕越人冲击自身地位。 即使老爷放宽越人的为吏数量,也不可能改变大汉的官吏现状。 原因无他,体量在那儿,宗族在那儿,寻常的越吏去了也会受到排挤,或是莫名易溶于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