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7节 (第2/2页)
说起来每家都欠着账,却是不急不躁的,也没有谁上门讨债。 这次变动里,江枝把原八人组里面的武阳换下来,改成王小菊,其他人还是原位。 如此一来,八人组的工作就更分工明确了。 王小菊和徐根生担任蚊香作坊的管理,徐根有和田贵负责农业,李老实和夏秀才一个人是行政总监,一个是财务总管,二瑞小满是后台压轴的,负责交际应酬,哪里需要贴哪里。 第411章 草台班子 药坊自然是另外一个账本,那是巧云春凤,小满二瑞的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徐家村也有自己的草台班子,江枝把自己这个小小村长当成董事长。 说起来,比起在现代当科室主任时手下就三个兵还是要霸气点。 听到王小菊入“八人组”,皮氏欢天喜地,对旁边的刘氏道:“小菊那死女娃子在作坊做得好,江婶子夸过她几次。” 这次徐根宝没有被选上,只有儿媳妇上了,刘氏开心之余又有点难过,要是两个人都能进多好。 虽然根宝现在帮忙收购草药也能挣钱,说起来总没有那啥组好听。 她叹气:“根宝脑子也聪明的,只是嘴笨没小菊会说话。” 另一边,武阳被换下来却没有多丧气。 他以前是八人组的杂工,能做的也是卖苞米时推车干粗活的。 现在自己到药坊上工,村里活做不上,自然得让出来。 而且江婶子还说过,等以后药坊做药多了,要给自己涨工资…… 武阳对自己干什么事不在意,现在他只想攒点钱,等到过年时就好添置几样家具,再办礼物跟石大姐摆酒成亲,早些生孩子。 众人吵吵嚷嚷,最郁闷的还是徐长明。 原本还想以后多露露面表现好点,说不定也蹭些好处,至少两个儿子能找到轻松一点的活计。 可这次吴家父子和徐长寿都是他亲戚,被那两拨人拖累,现在他连话都不敢说,生怕被其他人挖苦一顿。 有他家亲戚的教训,现在其他人家的亲戚来了都得提心吊胆。 安排完人事,江枝就对田贵几人说庄稼的事。 这次也是徐家村的幸运,在卖过第一茬青粮后,再种第二茬苞米就遇上伏旱。 幸好躲过抽穗时,靠药水半死不活挨过来,雨一下就又长得繁茂,产量上不会减少。 “田贵、根有,驿站那边的粪水抓紧时间挑过来腐熟,才能给苞米追肥。” “村里的青储饲料按时间送去,再多挖一个池子准备收红薯藤。” 在第一年卖青粮时,江枝就把那些嫩苞米杆砍成小节,用提前挖下的池子收了青储饲料。 自己只有两头牛显然是吃不了那么多青料。 等到驿站开始使用后,江枝就跟曹驿丞商量,用徐家村的青储饲料换驿站粪水。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在徐家村畜牧业还没有建立起来时,还得靠驿站来往的客人们提供肥力。 田贵和徐根有又把几户流民的安排说了。 来徐家村的流民一共四家,除去马家早在药坊,黄家跟江枝签下十年契书,另外还有两户流民需要安置。 这些流民需要土地耕种,需要地基修房。 虽然现在帮江枝家修房能管吃,租住在别人也用不了多少钱,但总不是长久之计。 等收粮后就需要腾地,现在就得计划出来。 江枝问过,这两户人家愿意租地当佃农,不愿意当长工,若有活打短工也行。 这就意味着需要给两户人家分出部分地块。 这不是难事,江枝答应下来,只不过租地一户就两亩,没有多的,勉强够填肚子。 田贵已经把几块地清理出来,等苞米红薯一收就可以交地。 李老实心里有事,听不下去这些琐事,一会给大家倒水,一会又点烟熏蚊子,跑前跑后坐立不安。 第二日,药坊开工,蚊香作坊恢复到以前的排位。 耽搁了几天时间,客商催得紧,人人都在赶工,作坊里的桐油灯没有熄灭。 徐根庆正式休起产假来,也要准备孩子的洗三礼。 莲花生孩子时就通知了娘家,洗三这一天,莲花娘家人来了,而且还是气势汹汹。 其实在徐根庆送端阳节告知莲花有孕后,莲花娘家就有人来过。 凭借秦氏以前的脾气,俩亲家关系自然是谈不上好。 逃难回来一年没有往来,登门自然三言两语就吵了一架。 现在莲花孩子洗三,娘家才是第二次来。 来的是莲花娘和娘家两个嫂子,按规矩娘家送“洗三”礼该有鸡有蛋有米有面,可几人只带来几件半旧的小孩衣服和一小包糖。 因为洗三来了女客人,秦氏也请来夏嫂子、江枝当陪客,算是体面了。 莲花娘是个干巴妇人,话不多,但也没笑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