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节 (第1/2页)
老村长他们留在渝州府,一部分回来的也开始跟亲戚朋友联系。 徐根庆家里,秦氏一边“咚咚”剁鸡草,一边瞅着旁边挺着肚子刷锅的莲花道:“莲花,你爹娘是啥意思,这要过节了都不送个信来,究竟要不要根庆给他们送节礼?是不是看我们穷了就不认,早说早断,大家把路走立起来!” 莲花无奈苦笑:“娘,我也一年多没有跟娘家人见面了!” 这话婆婆已经说几个月了,其实话里话外就是想让根庆去送礼,但要莲花娘家先低头认错。 这事莲花还真不好回答,出去逃荒两亲家走在一起,早就闹翻脸了,自己跟徐根庆受着夹板气。 在婆婆面前,自己是丁家的女儿,有什么牢sao就对着自己发。 之前因为没有怀孩子还天天怪丁家缺德,才让徐家没子。 在娘家人面前,自己是徐家的儿媳妇,开口就是:你们徐家人怎么怎么。 浑然忘了自己前十几年是在什么地方长大,轻飘飘一句就成了外人。 第329章 插秧 距离端阳节还有几天,大家主要忙的还是种田。 徐家村旱地多,水田少,一户人家里人多则七八分田,少则三五分田,沿着水沟大小不等的一路高低排列着。 今年,江枝在山上育有杂交水稻,一大早就全部拔起装进竹筐。 李老实用老骡子驮下山,除自家和小满家插上新秧苗,田贵他们几户也各家分上一筐插两分田。 田贵、徐根生蹲在田坎边,听李老实讲这“杂交稻”的事。 徐根生一脸的稀奇:“老实哥,你说的这些是不是真的哦?这是拔了稻花叫杂那啥的?” “杂种!”秦氏也在旁边听,赶紧补充。 她家要种杂交稻,此时就早早等着,生怕被别人多分了去。 李老实斜睨她一眼:“哟哟哟!秦嫂子还懂得多嘢!” 虽然秦嫂子把“杂交”说成“杂种”,也是对的,那就是一个意思嘛! 秦氏瞪他:“李老实,你赶快说,说完我就要拿秧苗。田还空着,插完我好回家去放鸡。” 她年初时帮刘氏扯草换了几只小鸡苗,已经长到两个拳头大,等莲花生孩子就可以下锅了。 平时关在圈里养,可天天还是要放一阵,尤其是收割完的麦地能捡麦粒吃。 现在家里徐根庆在药坊上工,莲花有孕在家忙着做孩子的衣服。 两个孩子都在忙,想到如今自己是家里顶梁柱,一向偷懒的秦氏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做什么事情都昂首挺胸、走路带风。 李老实扯扯嘴角:“行,行!马上分秧! 江嫂子说过了,所有秧苗先把她家和小满家插完,剩下的大家分,干活就不记工分了。 至于能分多少秧苗,就看自己干多少活,别想偷懒耍滑占欺头,我盯着的!” 这些秧苗其他地方买不到,都是杂交,不让村民掏钱买,江枝也不会记工分,想要秧苗就来干活。 田贵其他人齐齐点头,大家集体在一起做了一年多活,知道这是老规矩了。 如今村里无论什么农活都别偷懒,只管使劲干,虽然江村长说了不记工分,但后面总能得些好事。 秦氏立即弯腰卷起裤腿,除去鞋袜,扑通一脚就踩下田:“那还说啥,赶紧干活。就你一天话多,耽误时间要你赔我!” 被秦氏骂话多,李老实还没有反驳,就差点让那双从自己面前掠过的脚丫子晃花眼,紧接着又被溅起的稀泥扑了脸。 抬手抹去脸上的泥水,李老实也不恼,嘿嘿笑着蹦起来:“秦嫂子真是麻溜人,好,干活、干活!” 下田插秧也是一大群人,不光有秦氏、刘氏她们这些老媳妇,还有王小菊、皮氏她们这群小媳妇也在。 男女分开,各自在几块田闷头干活。 李老实虽然不下田,可比谁都忙,他在田间上窜下跳,要大家把秧苗比平时插得稀疏一些,还要防着有人偷懒偷秧苗。 江枝和二瑞也有事做,两人在其他田里指点人插秧。 因为现在是杂交稻,秧杆粗,分兜多,不能插得太密,还需要有朝向、行距、苗距。 其他人家基本上都能听话,只是随时要守着,不然就出错。 最难的还是石家,这次插秧江枝把他家也拉来了。 虽然说石家怎么过都不碍着谁,但全村都在变化,现在把他家丢下完全不管,以后就越掉越远了。 跟石家多接触,江枝此时也终于知道什么叫性格内向,有主见,那就是傻倔! 石老大和石老二倔,非得按自己的方式种地,秧苗插得像麦苗,怎么说都不听,把江枝急得汗都出来了,真不明白石家以前是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