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4节 (第1/2页)
王小菊脸上露出一丝狡黠:“那样的破烂货我怎么会全部带,当然只要好的,你别管,我们先走。” 夫妻俩归心似箭,立即就去向德金家寄放弹花工具,然后就要步行回家。 再说小院里只有徐玉仙和老妇。 徐玉仙脸色阴沉的看着那堆布料:“这些东西怎么还留着,赶紧烧了!” 老妇用脚踢了踢,依然是一脸嫌弃:“这又不是你的嫁妆被,怕什么,倒是你今天只问几句话就慌成这样,要是改天被人追问,看你遮。” 徐玉仙沉着脸:“时间过去这样久了,若哥嫂上门,舍几个钱打发就是!” 老妇点头:“老爷这些年已经做起生意来,不用担心有人说叨什么。 你娘家养的那个孩子也大了,只要拿几个钱给他娶一房媳妇,在村里置办几亩地,那就是对得起他娘。” 徐玉仙脸上阴晴不定,一双手捂着胸口,只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 她话说得轻松,但心里知道这事想这样解开没那么容易。 要是娘家没出什么事情还好,可刚才听徐根宝说大瑞死了…… 大瑞! 娘家第一个侄儿,嫂子当眼珠子疼着,自己以前抱过他,大瑞还喊自己姑姑,可六岁就死了。 要是娘家嫂子知道送回去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以她的脾气,肯定要大闹一场。 爹娘呢? 这些年过得怎样了? 要是二老知道那孩子跟徐家没关系,自己骗了家里人,一定会对自己这个女儿失望! 第317章 大家新年快乐!(1) 徐家村里,江枝忙得团团转,村里的油菜成熟了。 春日里还金黄一片,现在豆荚已经饱满,急需收割。 如今干活依然是记工分,谁家多干就挣钱,农活多的就付钱,江枝自然是需要村人帮忙。 为了防止豆荚爆开,捡早上带着露水下地。 妇人们手拿镰刀,将成熟低垂的油菜上端连枝带杆割下,再绑成小把架着晾干。 还需要拔出油菜的下段杆子,放到地边晾晒干透。 晒干的油菜杆非常轻,也最容易燃烧,是引火用的好柴。 割下的菜籽连枝带叶在太阳下晾晒,等到荚壳变成褐色,再放到很大的竹晒垫上,用连枷敲打脱壳。 随着木连枷翻飞,一个个长荚壳爆开,里面黑黑的小籽儿就落在下方竹垫上。 搂走菜杆荚壳,下面是黑亮的菜籽儿,晒干送去油坊,炒菜锅里就有了纯香的菜籽油。 四月里的太阳已经火辣辣的,菜荚在暴晒下打才最容易脱粒。 打菜籽是所有农活里相对轻松的,这些女人们个个抢着做。 秦氏用比人高的大篓子装荚壳,晒得汗流浃背。 树阴下,李老实眨眨眼:江嫂子说的没毛病,秦氏还真的勤快了。 至少比自己勤快,难怪江嫂子动不动就拿秦氏骂自己。 农活做不完,收完菜籽,就是割麦,然后田地需要赶紧翻耕,开始下一茬庄稼的播种。 水田里要放水栽秧,旱地要种棉花,种花生。 更多的地还要打红薯垄沟栽红薯,等到深秋挖完红薯又是种冬小麦。 中间就是永远拔不完的草,菜籽地里的、麦地里的、花生地里的、水田里薅秧、红薯地里除草,真是一做一个不吱声!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巴郡,从春到冬,周而复始,四季农活不断。 王小菊夫妻回来就赶上农忙,他家的地已经租给自家哥哥,但村里有记工分,做了活就能抵钱。 夫妻俩已经知道工分怎么用,攒着以后就能换人帮自家干活。 于是回来也不闲着就赶紧下地。 收菜籽,割麦子,这些农活不用人教,只跟着干也会。 徐根宝帮着挑担,王小菊没有干过农活,割麦怕割手,背麦子肩膀疼,觉得打连枷很有趣。 可她举着连枷杆,上面的木片子却翻不过来,引来村民一阵嘲笑,气得丢下就走。 转身就找到正在安排事情的江枝:“江婶子,我有事跟你说!” 江枝正在纸上写写画画,头也不抬,只道:“什么事?” 王小菊神秘道:“前几天城里有一个夫人专门找到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